110网首页 >> 法律咨询 案件委托 合同范本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当前位置: 法治资讯>更多常识>
受骗老人为何深信“健康讲座”
时间:2018-09-26 11:5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点击:

 
  认为执法者管闲事 受骗老人为何入戏太深
  不能让各种骗局在老龄社会大行其道,更不能让老人只能与骗局为伴。
  近日,四川乐山市场监管局突击检查区内保健品会销场所。一段视频报道显示,执法人员发现卖家举办的所谓“健康讲座”涉嫌欺诈老人,诱骗老人购买保健品,于是对老人进行劝离,却遭老人斥责:“我们是混时间!”
  “健康讲座”实为推销讲座,人们已经见怪不怪。然而,不是每一个身处保健品骗局中的老人都是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的。大量案例表明,一些老人入了保健品推销的圈套,依然难以认清或拒绝接受自己被骗的事实,甚至与不法卖家构成了共同体,对于执法者和子女的干预表示抗拒。
  老人的这种反应,让人意外,但这不只是愚昧导致的执迷不悟。保健品推销者在获取老人的信任上,确实有自己的“秘籍”。比如说,不少老人爱贪小便宜,那么就施之以小利;一些老人苦于难以打发时间,没有亲情陪伴,那么推销者就变得“比老人的儿女还亲”。如此轮番投入后,老人一旦被“洗脑”,要走出来确实不容易。
  老人容易在保健品的骗局中“入戏太深”,也进一步警示我们对于老人的防骗干预,应该更注重从源头做起。首先是对各种保健品生产、销售就应该正本溯源。一些会销模式虽然没有直接违法违规,但其背后的产品和机构的合法性,往往问题多多。会销中所谓的专家,也多是假扮。对类似涉嫌诈骗和虚假宣传的会销,执法部门完全可以顺藤摸瓜,开展联合执法,而不仅是劝阻老人。如今各种会销横行,对于其中的猫儿腻,除部分老人外,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执法部门不能只是等到老人受骗报案后才干预。
  保健品销售人员之所以能够抓住老人的心,说到底是趁虚而入,抓住了老人的弱点和需求。在这些方面,除了呼吁子女应该多关心老人的生活,特别是精神、情感上的空虚,社区机构、公益组织也可以给老人开展正常的养生培训,包括讲解保健品骗局的真相,提前为老人打预防针,或是丰富社区生活,与保健品的销售活动正面“争夺”老人的空闲时间。虽然保健品推销的目的不纯,但对于老人需求的准确把握,未必不值得养老服务机构学习。
  其实,老人对保健品骗局的“执迷不悟”,只是整个社会应对老龄化的挑战之一。从相关研究来看,在不少国家的老龄化进程中,老人上当受骗的几率都有所上升,诸如保健、理财、旅游等多方面,都有可能让老人成为受骗者。在我们这里,也不只是保健品骗局这么简单。这些年媒体时有曝光,银行工作人员劝阻一些老人向陌生人汇款,同样遭遇“多管闲事”的指责。对这类现象,若仅仅指责老人愚昧,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作为一种具有共性的群体性问题,应将之纳入老龄社会问题的议题中予以系统性解决。
  有调查显示,近一半的被骗老人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这多少能够解释老人对于保健品销售活动的“依赖”。从长远看,老人和子女分居的现象还将继续增多。如何填补老人的情感空虚,回应空巢老人家庭所重塑的老人心态、行为模式,不仅是个别家庭的事,而考验着整个社会对于老龄化的应对能力。不管怎样,不能让各种骗局在老龄社会大行其道,更不能让老人只能与骗局为伴。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网站帮助
copyright@2006-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15035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