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 法律咨询 案件委托 合同范本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当前位置: 法治资讯>人间百态>
骂完城管和官员撤梯背后的真相你真的知道吗
时间:2018-02-08 09:34 来源: 央视网新闻 点击:

尽管已经过去多日了,郑州“城管抽梯”事件余波未了。舆论的矛头普遍指向权力行使方式,知名公众号“长安剑”更是直接斥责这种执法方式“缺德”。

语言表达方式是有技巧的,倾向性可以被加入其中。比如“城管抽梯”这几个字,对那些没有来得及了解事件详情的人而言,足以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

不久前,在三亚发生过一起恶性事件,工人在某住宅楼外进行高空清理作业,一个住户嫌吵,用菜刀割断绳索,造成工人坠楼摔伤。这种恶意行为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城管抽梯”这四个字制造出来一种与割绳相对应的印象,让人产生这样一种想象:城管将空中作业的工人脚下的梯子抽走了,导致工人坠地死亡。

如果事情是那样的话,就不是执法是否规范、是否人性化等问题了,而是故意伤人。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与“城管抽梯”这四个字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并不一致。

在了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后,我们应该承认,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不是哪个方面希望发生的。

1月23日,经营一家文印店的刘勤带着两名工人,为鑫港校车服务有限公司安装楼顶广告。安装工作进行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天色将晚,城管来了,以户外字安装没有取得许可为由,要求拆除。

这个安装工作,只是刘勤的文印店接的一个活儿,安装许可应由甲方鑫港校车申请。他们赶紧跟甲方联系,得到回复,同意拆。于是,工人又开始拆除已经安装好的四个字。

事情到这个阶段,一切顺利,城管正常执法,被执法对象积极配合执法,没有发生任何冲突,也没有“城管打人了”这种事情发生。

不巧的是,安装工人欧湘斌使用的切割片坏了,刘勤就去五金店买。这耽误了一些时间,城管队员等待了一阵子后,带着三轮车和梯子离开了现场。

事后,城管方面说,因为人手有限,城管队员还有其他任务,不能一直等在现场。跟欧湘斌一起施工的周志雄认为,城管队员可能认为他们在故意拖延时间。

有一个细节必须要注意,刘勤夫妇都证实,在把梯子带离现场的时候,一个城管队员留下电话,说拆除完成后打电话,归还梯子。

城管在执法中把梯子带走,这是否符合规范,自有相关人员去核查处理。我们能够理解:城管队员这么做的动机,是敦促拆除工作尽快完成,以免借口拖延--拆完了,梯子拿回来,人才能从楼上下来,不拆完就别下来。这可以视为一种“小聪明”,有点蔫坏的味道,但不能说带有恶意。

切割片买回来了,按理说拆除工作应该顺利进展了,但是,拆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断电了。楼顶作业的电源是从楼内接过去的,楼内正在装修,到了下班时间,装修工人关闭了电源就走了。于是拆除工作又陷入了僵局。

关于欧湘斌为什么要顺着绳子下楼,相关报道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天气太冷了,欧湘斌想下来休息,一种是欧湘斌想通过窗户进入二楼房间,启动电源,以便继续干活。但在下楼的过程中,欧湘斌坠地摔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可以确定这是一起意外的悲剧。“城管抽梯致人摔亡”并不是对事件本身的准确概况,城管队员将梯子带走“登记保存”与欧湘斌坠亡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该事件被简化为“城管抽梯致人摔亡”,并且引起不小的舆论关注,无疑是因为此事跟城管有关。城管多年来已经在大众的印象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固定的形象,是很负面的,郭德纲在相声作品中说过一个俏皮话,“给我三千城管,还你世界和平”,听众心领神会,哈哈大笑。

为什么城管给人的印象是“能打”,或者说“跟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呢?原因很简单,城管执法直接接触基层百姓,涉及面广,处在社会矛盾冲突的最前沿。在矛盾多发地带游走,矛盾爆发的机会就多,一有冲突发生,舆论普遍指责城管,将不满情绪都投向了城管。

可以说,城管承担了超出自身所应承受范围的指责,成了大家的出气筒,骂城管也成了一种“流行”。然而,大家在骂城管的时候,首先应该想一想,城管的工作是不是必要的?如果你经常要经过的街道被各种占道经营的摊位占满,或者被共享单车堵得死死的,你一定会认为应该治理,认为城管执法是很有必要的。

城管执法的对象一般是基层百姓,一旦被执法对象不配合执法,起了冲突,大家出于“良知”,会倾向于站在被执法对象的立场上谴责城管。既希望弱势群体有个活路,又不希望这些讨生活的人影响到自己,这是“网络批评家”们的两难困境。

城管也不容易,为了完成任务,又不惹麻烦,开发了诸如“眼神执法”等创新性的执法方式。

执法应该不应该严格呢?如果单纯地问这个问题,多数人会给肯定的回答。前段时间合肥发生了“勇拦高铁”事件,如果你注意一下网上舆论,批评警察和铁路工作人员太软,不能及时制止违法行为的人占压倒性多数,没有人说应该人性化,让高铁等等乘客。

城管执法严格,也是没有错的。在现场带走梯子的行为,动机应为敦促拆除工作进行完成,这无疑是城管在现实工作中摸索出来的工作方法,属于未必符合相关的条文,但行之有效的“土办法”,跟“眼神执法”可以划归为一类。无论如何,这与欧湘斌的坠楼身亡没有直接关系。

我们的讨论和思考无法离开一些现实存在的“成见”,有时候“成见”是有用的,但不应陷入“成见”不能自拔,也不该迎合“成见”和刻意加深“成见”以博得喝彩声。一见到“城管”二字就敏感起来了,是不对的。对“城管抽梯”这种说法的渲染就属于不适宜的敏感。

在进行社会批评的时候,更不应该将偶然性事件跟制度性的问题等同起来。网络舆论已经够乱了,我们不该火上浇油。(特约评论员李北方)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网站帮助
copyright@2006-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15035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