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合肥2月11日电 (吴兰曹雷)2月10日,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南滨农场前哨村,上午下了一场大雨,中午时分雨停了。天一放晴,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马庆便带着课题组成员下了玉米地。此时的玉米地,满是泥泞。
头戴草帽,一副庄稼人打扮,马庆赤脚进入玉米地,套袋、授粉……忙碌的时候,一天要干约十二个小时。
马庆说:“太阳一出来,花粉就开始散落,我们必须得尽快授粉。只要散粉就要下地,不管条件怎样。”和往年一样,这个春节,马庆还是在异乡的玉米地里工作。
这也是他十多年来的惯例,和十几名同事、学生一起,用工作的方式过年。
马庆是玉米育种专家,玉米育种周期比较长,选育一个品种需要8到10年时间,仅自交系选育就需要6-8代。为加速育种进程,他坚持南繁育种15年,每年安徽1代,海南1代。夏秋季在安徽,冬春季在海南,马庆就像一只候鸟,为了育种来回奔波。
寒暑假时间,恰恰是育种工作最忙的时候。套袋、授粉、套袋……根据温度不同,会从事不同的工作。从早上七点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这个时节,海南的温度有二三十摄氏度,马庆和同事们在闷热的玉米地里一钻就是一天,他说:“套袋、授粉我都是带着学生干,每一株都是我们的心血,稍一疏忽就可能错过一份好的育种材料。”
“干我们这一行的就这样,顾不上家,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到了春节,马庆电话给父母拜个年,视频跟爱人孩子说会儿话,家成了他心头“最愧对的港湾”。
马庆说:“育种是一个苦差事,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急功近利。”多年的坚守,马庆团队累计选育自交系8000余份,每年组配杂交组合2万余份,通过开展初级鉴定筛选优良组合500余份,通过开展高级鉴定进一步筛选优良组合10余份,每年报审新品种审定组合5-10个,再通过3-4年的审定试验,完成品种审定。
马庆说:“我们搞育种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不能仿造,按照既定的思路、步骤和目标进行。因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作为科研工作者,再苦再累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近年来,马庆团队针对黄淮海南部地区生物及非生物逆境灾害高发频发以及当前主推品种抗逆性不足等瓶颈问题,以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为育种主攻方向,先后选育出CM1、CM2两个骨干自交系以及安农591、安农102等多个抗逆性突出、丰产稳产的省级玉米新品种。其中,安农591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已突破200万亩,累计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人民币以上。
2月11日,中国农历大年三十,马庆和同事们也没停下手中的工作。他说:“我们的年夜饭也就是多两道菜,工作还是第一位的。”
新的一年,马庆说:“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必须强,希望我们能够选育更多好的品种,只有为国家分忧、为农民办实事,我们的科研才有价值。”(完)
- 上一篇:中国日报网评:过年与故乡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