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3月20日电(记者 林波)3月20日,浙江省宁波市反虚假信息欺诈中心发布近期部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预警。2018年以来,宁波受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980起,损失案总金额6000余万元。其中,冒充客服诈骗和冒充公检法诈骗两类案件发案较为突出。
据了解,今年以来,宁波地区冒充客服诈骗发案485起,占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总数的17.32%,损失金额652.26万元,平均每起1.34万元。
据宁波市反虚假信息欺诈中心民警刘益介绍,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拨打受害人电话,以购物订单异常需办理退款为由,要求受害人开通支付宝借贷项目,“如‘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等,并根据受害人信用高低申请贷款,最后让受害人扫描其提供的二维码从而骗取贷款出来的钱款。”
2018年3月8日,杨某(女,30岁,宁波慈溪人)在家接到一个自称淘宝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其于去年“双十一”通过网上买的衣服有质量问题,厂家可以双倍赔偿。杨某信以为真,按对方要求下载了苏宁消费金融、小米金融、360借条、平安惠普、趣店5个手机APP,并进行了贷款,在添加对方微信后,以扫描对方微信二维码的形式,共被骗人民币10757.9元。
此外,冒充公检法诈骗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也较为突出。
据统计,今年以来,宁波受理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198起,损失金额1100余万元,平均每起6万元左右。
2018年3月10日,受害人刘某(男,22岁,宁波北仑区人)在家接到自称是医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谎称其在天津办理了一张医保卡涉嫌恶意消费,如要证明清白,需将银行卡内的钱取出,按照案犯电话内的提示存入国家医保的安全帐户内,验证结束后会将钱退回给受害人。
于是受害人将10700元通过银行ATM机,以无卡存款的方式分两次存入案犯帐户,共被骗10700元。
“从诈骗手段分析,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越来越专业。”刘益表示,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改号技术,显示公、检、法机关的座机号码,增加了迷惑性,同时通过黑客等渠道精准获取受害人身份信息,诈骗精准性越来越高。
记者了解到,公安机关办案调查,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一般都会向当事人出示人民警察证,携带书面法律文书,在公安机关或者法律允许的场所当面进行,绝不会仅通过电话、网络直接调查处理和要求汇款、转账。
此外,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传真、网页等形式向当事人送达“逮捕令”、“拘留证”、“通缉令”、“冻结令”等文书材料,不会要求当事人自拍照片进行身份核验更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完)
- 上一篇:警方侦破案特大非法经营香烟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