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昨日,北京11人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有10人完成流调。记者发现,其中3人在初次接受核酸检测时出现阴性结果,但抗体检出阳性。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这是否意味着抗体检测比核酸检测更“灵敏”?有必要扩大抗体检测的范围吗?
多名确诊者抗体阳性后确诊
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公布了昨日新增确诊者中10人的具体情况。记者发现,有3人在确诊前几日接受了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血清抗体结果则为阳性,之后被救护车转运至医院就诊,随后确诊。
一名51岁女性患者,为新发地批发市场经营人员。6月12日开始集中隔离观察,6月23日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血清抗体阳性。6月24日由120救护车转运至北京市丰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6月25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日确诊,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一名25岁男性患者,住址为丰台区花乡(地区)天伦锦城,工作单位新发地批发市场,为市场经营人员。6月9日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自行服药后好转。6月16日被专车转运至集中隔离点,6月23日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血清抗体IgM阳性。6月24日由120救护车转运至北京市丰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6月25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日确诊。
一名41岁的男性患者,为新发地批发市场经营人员,每日到新发地市场工作或京深市场进货。6月8日出现轻微咳嗽,自服药未就医。6月16日作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被专车转运至集中隔离点。6月23日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采集血标本检测新冠病毒抗体IgM、IgG均为阳性,由120救护车转运至北京市丰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6月25日确诊。
为何确诊者核酸检测为阴?
一位北京三甲医院感染科专家分析,这三名患者在初次核酸检测中,应是遇到了“假阴性”的情况。即患者体内实际存在新冠病毒,但未被检测出来。
记者了解到,初次核酸检测为阴性、随后确诊的病例,并非第一次发生,此前,一些新冠肺炎患者甚至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2月5日,一位从武汉前往北京的发热肺炎患者,在中日医院呼吸四部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在入院前,患者三次的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甲流核酸检测阳性,曾以重症甲流收入院。插管上呼吸机、通过肺泡灌洗检测后,才发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为什么会出现“假阴”?国家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蒋荣猛介绍,在实际操作中,采样质量、感染时间、标本类型、检测试剂等,都会影响到核酸检测结果,如下呼吸道标本阳性率就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标本。因此单凭一次核酸检测,不能100%诊断或排除。
抗体检测比核酸检测更“靠谱”吗?
明明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核酸检测却没有立即得出阳性结果,反倒是抗体测出阳性,这是否意味着在诊断新冠肺炎时,抗体检测比核酸检测更加“靠谱”?
上述感染科专家否认了这一看法。
他介绍,核酸检测虽然很难回避“假阴”,但能直接检测出人体内是否存在新冠病毒,其阳性结果有重要意义,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抗体检测,是通过查找人体内是否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有或者曾经有过新冠病毒。两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
核酸检测的优点,在于直接、早期即能适用,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哪怕没有出现症状,也能通过检测病毒基因来发现是否感染。缺点在于从采样到检测环节较多,结果易被影响。
抗体检测十分灵敏,但存在窗口期,较为滞后。抗体IgM通常在发病后3-6天方能检出,抗体IgG在发病后10-18天方能检测出,达不到早诊断的要求。此外,即便检出抗体阳性,也未必等同于患者此时正处于感染状态。
“抗体检测可以弥补核酸检测灵敏度的不足,但不能取代核酸检测。当然,根据最新版的诊疗方案,如果两种抗体都是阳性,也能作为诊断的一个标准。”上述专家说。
更“灵敏”的抗体检测 是否应大范围推广?
随着6月中旬新一轮本土病例的出现,北京逐步扩大核酸检测的范围,仅东城区,从6月14日到6月25日,就有62万人接受集中核酸检测。
由于核酸检测“假阴性”时有发生,有市民疑惑,是否应扩大抗体检测的范围,以提高筛查的可靠性?
“以北京目前极低的感染率,都做抗体检测,费效比太低,没有必要。而且,任何检测都不是万能的,抗体检测也会有‘假阳性’,在进行大范围筛查时,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上述专家表示。
“就算只有千分之一的假阳性,哪怕北京只有200万人进行抗体检测,也会出现2000人的误判,这个数字已经远超这十多天累计确诊的人数了。意义不大,也容易造成社会恐慌。”他说,“抗体检测的作用,主要还是有针对性地‘补漏’。比如发热患者感染新冠的可能性要高于没有流行病学史的普通人,所以发热门诊增加了抗体检测。疾控部门进行流调溯源时,抗体也能提供一些线索。”
- 上一篇:90后揭秘无新发地暴露史病例感染过程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