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在左脚脚趾间灵活移动,右脚上的印刀力度适宜,不到十分钟,一个婉约清新、精巧浑成的“寿”字便呈现在印章上……今年48岁的孔黎翔,是浙江金石篆刻界的“红人”。8岁失去双臂后,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用双脚走进篆刻的世界,成为玩转刻刀的知名足刻人。
“病痛击不倒我”
“人生就是这样,有得亦有失。”这是心态乐观的孔黎翔说的最多的话。
8岁那年,孔黎翔遭受高压电击失去双臂。黑暗中,一位护士的话改变了他的一生。“那位护士每天来病房照顾我,有一次,她从一个床位下清扫出一小段铅笔,并递给了我。她告诉我不要每天想着去玩,试着学会用脚去写字。”
那天起,孔黎翔开始练习脚脑间的协调,从穿衣到吃饭他都坚持一个人完成。想穿上衣服,脚必须要举过头顶,没有双手所以平衡很难掌握,孔黎翔常常因此而摔倒。
“为了能练好穿衣服,我那时天不亮就起床,一遍一遍地穿,一次一次地摔倒。”孔黎翔回忆,经过不懈地努力,几年后他不仅可以用脚独立生活,还能用双脚完成如穿针、写字等高难度的动作。
脚与石碰撞人生之歌
谈起自己如何与刻印结缘,孔黎翔说:“从小我就在母亲的书房读书,曾经帮她盖过读书印,盖印的过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伤后的孔黎翔开始试着用圆珠笔把报刊上的印花、书法文字临摹到橡皮上,再一笔一画地刻。随着技术的熟练,他逐渐从刻橡皮转向刻石头。
“学习篆刻,最难的是用脚控制刻刀。”孔黎翔说,刚开始刻石,脚往往控制不了力道而发生偏移。“篆刻受伤是很平常的事,我的脚不知道被刀划伤过多少次。”
治印是一门手艺,想要做到专业,需要铁笔如椽、以刀代笔。在家人的帮助下,孔黎翔于1987年正式拜师学艺。“拜师当天老师就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要坐得住,受得了冷清;二是要挨得住骂,我并不会因为失去双臂得到特殊照顾;三是如何用脚雕刻需要自己琢磨。”
此后的十五年间,孔黎翔风雨无阻,在不懈努力下,他慢慢“得心应脚”,技艺突飞猛进。
方寸之间大有天地
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2002年,学艺十五年的孔黎翔来到杭州,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万事开头难,初到杭州,孔黎翔和妻子在延安路附近开了一家仅有七八平方米的篆刻店。“当时我身上只有4000元,3600元租了店面,300元交了房租,只剩下100元吃饭。”孔黎翔说,“当时我就在想,只能尽可能达到顾客的要求,获得认可才能在杭州立足。”
多年来,努力耕耘一方石料的孔黎翔不仅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他的篆刻作品也从原先的十几元卖到几千元,日子越过越红火。为拓展视野,孔黎翔更是走出国门,与日本等国的金石篆刻界收藏家、艺术家深入交流,并把中国优秀的金石篆刻艺术作品布展到海外。
“我从未觉得自己和普通人有区别,方寸之间亦有大天地。”对于未来,孔黎翔充满希望,“我将策划几场中日友好的艺术展览,努力提升中国金石艺术在海外的影响力。”(完)
- 上一篇:北京市属公园游客回落 推29项活动贺重阳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