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河北保定的一个国家贫困县,一到冬天,它就成了灰色。
在灰白的县政府大楼里,地图上的阜平则有着青山绿水。县委书记孟祥伟说,这是他花30万,请人用美国的卫星拍摄的实景地图,“放大了,能看清楚办公室里的每个人。”
孟祥伟在当地是个争议人物。
去年5月,阜平县农业局局长、减轻农民负担办公室主任王者飞向省市纪检委举报,称孟祥伟在职期间挪用“以工代赈”扶贫款400多万。
保定市纪检委在今年8月,进驻阜平,调查发现,情况属实。
但是,孟祥伟认为,他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对。他说,那些钱用于建设县里的支柱产业。改革创新发展经济肯定要先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长远来说,那些人也会最终获益。
扶贫工程泥牛入海
2003年,保定市决定在麻棚村进行小流域治理,并建设一条公路,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所获得劳务报酬以代替救济金
40岁的孟祥伟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专业,2001年,到阜平县担任县长。当时该县的财政收入不足3000万,并欠债1.8亿。
7年后,孟祥伟使该县还清债款,县财政收入达到上亿元。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孟祥伟所取得的成绩。
王者飞认为,孟祥伟在这期间挪用了大量扶贫款,国家规定扶贫款必须专款专用。
王者飞说,他举报孟祥伟,是因为当时有很多村民来农业局反映没领到扶贫款。
张文芳是当时反映情况的村民之一。
2001年,张文芳是麻棚村的村长。麻棚村地处山沟,因常年采石开矿,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2003年,保定市决定在麻棚村进行小流域治理,并建设一条通向村外石咀的公路,共计投入65万。这两个项目属于“以工代赈”工程。
“以工代赈是国家在农村推出的一种扶贫政策。”王者飞说。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取代直接救济。
但这些工程并没有在麻棚村实施。2004年1月5日,镇政府却要求张文芳签收下5张财政单据,以证明工程结束,钱款已领。
在张文芳提供的材料里写着,城南庄镇镇长张凯对村里说,这是县里的安排,你们该怎么走空账就怎么走空账,出了事你和村里是没有责任的,村里就让会计过了笔空账。
“村里根本没钱搞工程,麻棚村到石咀的公路也一直没有修,直到2006年,因为市里专门查账,县政府才专门派了一支工程队简单对那条土路修整一下。路既没有新修,也没有雇用当地的村民,不到一个月工人就都走了。”张文芳说。
“现在那条路根本没法走,坑坑洼洼的走不了车辆,下点雨连人都走不了。”张文芳称,如果这条路修好的话,村民进县城至少可以少走20多里山路,现在村子的植被环境改变不大。
“完全是糊弄人的,根本不是来修路,那路修整后一样没法走人。”麻棚村一村民抱怨。
400万扶贫款不翼而飞
王者飞发现许多扶贫款去向不明,遂向省市纪检委、省市减负办和国务院纠风办举报,希望讨回钱款
当麻棚村村民知道保定市有“以工代赈”的扶贫资金,就不断询问张文芳,每次张文芳都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笔钱的去向,“老百姓对村干部的信任也丧失了。”
为此,张文芳多次向县财政局、计划局、农业局、县政府提出落实“以工代赈”资金的请示,“跑了几十趟了,一些局长书记一见我就说,要什么啊,那么多走空账的村子都没说什么,这是县里的决定,有问题找县委书记去。”
当来反映情况的村民越来越多后,王者飞于2007年5月,让农业局牵头成立了一个小组对全县村级财务进行调查。
王者飞发现,2001到2003年间,有400多万“以工代赈”工程项目,资金去向不明。
“这些以工代赈工程项目承办单位基本上都是阜平县政府,项目负责人是当时的县长现任县委书记孟祥伟。”王者飞说,这些以列为扶贫性质的以工代赈资金被挪用了。
砂窝乡也要修建一条村级公路,修建资金22万。王者飞说,最后路没修,钱也不翼而飞。
砂窝乡一老干部称,这都是县领导的意思,2003年左右,县领导召集各乡镇负责人开会,说县里现在正大力发展石材加工,各加工区要铺设电路并上一些电力设施,因为财政比较困难,需要动用以工代赈资金。
“但是以工代赈资金属于扶贫款,国家管理非常严格,不允许挪用。”老干部说。
阜平县财政局副局长甄国平称,以工代赈资金由县计划局将项目上报市计划委,获批以后,才能获得资金,这笔资金放在财政局专户里,等工程合格验收后,才能领到这笔钱。
“领导说这笔钱怎么用就怎么用,那还不是县领导的一句话。”财政局一科长说。
王者飞收集完资料后,就开始向县委县政府汇报,要求将被挪用扶贫款打回到县财政局的专用账号上。
未果。
王者飞又将材料递送至省市纪检委、省市减负办和国务院纠风办,希望讨回钱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