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 法律咨询 案件委托 合同范本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当前位置: 法治资讯>法学动态>
上海发热门诊24小时运转,“闭环管理”筑牢防线
时间:2020-07-27 12:20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发热门诊24小时运转,“闭环管理”筑牢防线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记者 李晨琰

    昨天是周六,进入上海岳阳医院,测体温、出示“随申码”、询问流调史,发热防线依旧守得死死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醒市民戴好口罩、减少逗留……申城各级医院,已切换进入“战疫、战高温”双重模式。

    自今年4月上海市召开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并发布“公共卫生建设20条”,对新发传染病的预警机制再度升级,发热防线构成了“多点预警机制”的重要点位。上海已有117个发热门诊,200个社区发热哨点,配备专属CT、核酸检测到位,上海的发热防线在结构、功能的持续优化中,迎来了高温季。

    “闭环管理”,发热门诊持续赋能

    “目前发热门诊比较平稳,每天30-50人的就诊量,除呼吸道感染,还有不少胃肠道感染引发的发热,提示夏季发热感染的季节特点。”岳阳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赵震宇说,岳阳医院虽地处虹口,但有不少就诊者来自宝山淞南地区、杨浦五角场地区,针对夏季就诊高峰,医院已制定多套预案,“守住周边大型社区的疫情防线,需要时刻紧绷着弦。”

    预案就包括与社区的“对接”。近日,岳阳医院接诊了一例从社区隔离点送来的就诊者,该患者在浴室滑倒,需要紧急医学处理。就诊者由“120”专用救护车从隔离点送到岳阳医院发热门诊,待命的骨科医生“全副武装”进入发热门诊问诊,就诊者结束诊疗后再由“120”送回隔离点。“全程闭环管理,与普通就诊者没有任何交集。”赵震宇说,在多套预案中,发热门诊被不断赋能——能在发热门诊解决的,就绝不出这道门。

    在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发热预检处,大功率风扇哗哗作响,为穿戴严实的预检人员送去清凉。疫情发生以来,这家离浦东机场最近的综合性医院始终维持着“战时状态”。前不久,一位从欧洲回国的女士在机场晕倒,体温偏高,被送到这里,“急诊特殊抢救室”随即启动。该女士最终被确诊为胰腺炎,警报解除,转至普通诊室治疗。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万健说,“特殊抢救室”由原先的第二抢救室转型升级而来,属于与发热门诊联动的“外延”,目的就是对疑似患者形成“闭环管理”,与普通急诊患者分流。目前,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日均就诊量为80-90人次,特殊抢救室已接诊近10位患者。

    基层防线不断夯实,24小时亮灯运转

    扎实的“网底”是抗疫的关键。在上海,基层防线不断夯实。

    作为社区发热哨点,地处陆家嘴,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商务区与中高端居住小区交错。疫情发生之初,这家社区医院就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守牢社区这道基层防线。

    以“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居家组”为例,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唐岚说,这个小组的医护每天两班倒,在他们所辖的3.98平方公里范围内“出外勤”,落实对隔离居民的“告知”“服务”“联络”“监测”四维度工作。

    在杨浦区,市东医院副院长叶成林从今年3月起就全力投入集中隔离点的疫情防控工作。这支市东医院驻守隔离点的“小分队”24小时不间断亮灯运转,因为入住者很可能是半夜抵达的航班。“小分队”对所有住客制定了“一人一档”,一天7次观察交流,其中包括一天2次的医务人员“敲门”测体温,一天两次的电话联系等。“隔离点无小事,安全是需要死守的底线。”叶成林说,事无巨细的预案与工作机制为了一个目的:及时发现问题,闭环管理不掉链子,落实“四早”。

    做好个人防护是最好的“防护服”

    热浪滚滚的盛夏,不论是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还是佩戴口罩的病友,都不容易。万健表示,目前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日均急诊量与上月相比变化不大,但根据往年经验,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出现中暑、意外伤害等情况的就诊者数量将明显上升,医院已对此做好准备。

    目前,这家医院的门急诊、病房等地的空调系统已全部翻新整修,并符合新风系统要求。万健说,院方除增派志愿者维持秩序、疏散患者外,抢救室还备好了“抢救班”,以备不时之需。

    赵震宇则呼吁大众不妨调整就医习惯,“大家普遍喜欢赶上午场看病,但疫情之下考虑人员减少聚集的需要,市民朋友可以考虑在非周一、非上午时段看病,或考虑利用互联网医院就诊。”

    疫情防控战还在持续,不论是叶成林,还是唐岚、赵震宇、万健,这群医务人员在不同的点位上守着防线,关注着各地疫情进展。在谈及给市民的防护建议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到:市民对散发病例不要恐慌,但也不要麻痹,在此期间更重要的是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这看似简单的举措恰恰是最好的“防护服”。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网站帮助
copyright@2006-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15035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