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将教研成果和教研方法反哺于教学,课堂教学才能出彩,学生的眼睛就会‘亮’。”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中学特级教师张立中认为,在学校,讲课是教师的主业,搞教研能够始终保持学科的敏锐性,不断学习储备最新知识,跟上时代和学科的发展,教学和教研两手都要抓。
1989年,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张立中便登上三尺讲台,开始了自己的崭新人生。自此,他扎根西部黄土地,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深耕三十余载,改良教育方法,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掌握数学思维。
“当初选择回家乡做一名教师,这一做就是一辈子!”回忆起自己初上讲台,张立中说,为了不露怯,他要求自己把每节课都备成精品,把教案背下来脱稿讲课,这一习惯他坚持了三十余年。
今年55岁的张立中,曾先后在平凉市一农中、平凉三中、平凉二中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从青年小伙到壮年大叔,变化的是张立中的年龄,不变的是他对学生的爱。
初见张立中,一身黑色西装,并不高大。学生每次上台解题时,他便轻快地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站在教室后方,皱着眉一边观察台下学生听讲解的反应,一边捕捉学生正确有效的讲解步骤。
“不上课就不算老师,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对世界知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的这个观点,张立中始终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在注重教学的同时,张立中勇于探索创新,进行科研学术攻关。
2004年的一节课后,同事朱文老师与张立中谈起了困扰众多师生的一个教学难题:“一类无理函数最值解决起来运算太繁琐,每一个题都需要大量运算,学生不仅不容易掌握,而且在考试过程中占用了太多答题时间,有没有简单实用的好办法?”
事后,张立中苦思冥想、查阅了大量教研资料。“我就思考这个问题能不能给出一个统一的公式,因为我的毕业论文也是把‘图论’的一个问题用公式解决了,受此启发,我就探讨这个问题用公式解决的办法,怎么去代换使两个根式同时能开方。”
他补充道,这是问题的难点,同时涉及定义域取值,还要数形结合通过图像反复验证,最初表达式比较繁琐,但求根公式的判别式给了他启发,先算每一部分的值,然后将这一部分整体代换,终于,他探索出了一类无理函数的最值公式。
就这样,本着“化繁为简”的哲学思维,张立中在参加省级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中,探索出了“一类无理函数最值的求解公式”,解决了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该成果也于2004年9月荣获第五届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5年9月,张立中主持了甘肃省“十五”规划课题“三种类型无理函数最值的公式求法”,历时2年攻关,2007年结题并通过省级鉴定。先后在省级学术刊物和论文集中发表了10多篇教研论文。
三十多载春秋,张立中所带的班级多次被学校评为“标兵班”“先进班集体”,数学成绩在历年高考中均位居平凉市崆峒区前列。他也先后获得甘肃省“园丁奖”“平凉名师”“陇原名师”等荣誉。今年,他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在高三二班学生贾永梁眼中,张立中平时脾气温和,笑起来很温暖。他说,张老师讲课很生动,他会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张立中以其积极乐观的心态、稳重专注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
张立中感慨道,教师是个良心活,你为教学贡献多少、为学生付出多少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既然为师,就应该对学生负责,用心上好课”。(完)
- 上一篇:“海归白富美”帮购“内部房源”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