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拐杖,大巴车、火车,经过近10个小时的跋涉,29名来自山西吕梁山区的残疾学生在老师的陪伴下,到期盼已久的北京,开始研学之旅。5月10日到14日,这些肢体、智力或听视力残疾的学生经历了许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看到鳐鱼从头顶游过,第一次了解宇航员如何飞上月球,甚至第一次认识“手靠近就会嗡嗡响”的洗手烘干机……
“许多孩子尤其是肢体残疾的学生,几乎没有出过远门。”山西省吕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董事长高民说。“世界这么大,带老师和孩子们去看看”,虽是一句网络热语,却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北京很大、很漂亮
12岁的张振宇自小双腿弯曲,被定为肢体一级残疾,在平整的水泥路上,他常常拒绝他人的搀扶,喜欢在手杖的辅助下,双腿划着“o”前行,常人1分钟的路程,他至少要花10分钟。
“我6岁的时候,奶奶带我来过北京,那次是来看病。”在北京海洋馆里,仿佛置身海底,眼前游来游去的鱼群,让张振宇应接不暇,“鲸鱼那么大,水母这么小,还会发光,很漂亮”。
因脑瘫致肢体二级残疾的张有明则对浩瀚无穷的宇宙充满向往。肢盲部老师杜晓红告诉记者,张有明出生在吕梁市离石区一个偏僻的山村,因家庭贫困,直到19岁才上学。“虽然是脑瘫,但只是肢体受损,大脑发育正常,甚至可以说他很聪明。”杜晓红说,张有明小时候就经常帮助邻居修理接收不到信号的电视,“还确实能修好”。
“火星和地球的构成物质不同,所以不容易生长植物。”在北京天文馆里,张有明咿咿呀呀给同伴做着讲解。遇到感兴趣的内容,他便旁若无人地看起来。
“北京很大,很漂亮。”聋人部的孩子们通过微信告诉记者,他们高兴起来只能“手舞足蹈”。
一个大胆的决定
看到由29名残障学生和19名老师组成的研学团来访,北京市健翔学校副校长付秋生不禁感叹:“带残障学生外出是个‘大工程’,因为各方面都要照顾到,何况还是这么多学生,参观这么多地方,非常不容易。”
事实上,在此之前,许多残障孩子未曾走出过吕梁山。“我们希望孩子们能感受一下大都市的生活,给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向往,同时也让老师们学习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对标一流。”吕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董事长高民说,基于此,才有了这个“大胆”的决定。
要执行这一决定,同行的老师压力巨大:孩子们会不会水土不服?能不能坚持走下来?会不会闹脾气?万一受伤、生病怎么办?为保证学生安全,学校要求一名老师负责两个学生,急救箱随身携带。
“几天走下来,孩子们比我们预想的好很多。”该校副校长张雪梅说,男生替女生背包,聋哑孩子给肢残孩子喂饭,自立、团结。虽然所到之处经常引路人侧目或围观,孩子们总是报以礼貌的微笑。
- 上一篇:不出广州吃遍亚洲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