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 法律咨询 案件委托 合同范本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当前位置: 法治资讯>人间百态>
退休教师被忽悠买保健品 听3天课被骗8000元
时间:2016-03-21 09:15 来源: 西部网 点击:

     做给老人的局——退休教师听了3天课掏了8000元
  天上不会掉馅饼!尽管类似“健康讲座”、“免费活动”、“专家义诊”的骗局媒体多次报道,仍有老人不断上当,养老钱、看病钱被忽悠走,换回一堆所谓的保健药品、器械。
  深入挖掘保健品、保健药的厂家,华商报记者发现那些拥有神奇疗效的“仪器”背后,有一条“专业供给线”。然而,由于骗子流动性大,公安、工商、药监等部门多头管理,致打击乏力,老年人维权也异常艰难。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2.2亿人。随着退休社保政策的完善,老人手中大多都有点可供支配的钱,他们也成为一些骗子眼中的“香饽饽”。面对层出不穷的骗局,节俭了一辈子的老人们被裹挟到各种名义的商业活动中,比如“健康讲座”、“免费活动”、“专家义诊”等,辛辛苦苦积攒的养老钱、看病钱被骗走。
  近日,华商报记者进行了一系列暗访调查,为大家揭开这些做给老人的“局”。也提醒老人们,天上不会掉馅饼,千万别轻信一些所谓的推销和讲座。

  听了3天课掏8000元
  退休教师被忽悠买保健品
  ‘儿媳说我买了一堆垃圾,把我推出门不让进’
  3月5日,西安77岁的李清华老人又一次接到了“老龄委物资处”的电话,而这个骗子的电话,曾经让他上当,花了1万元买来假药。为了揭穿骗子,他和老伴来到城南一家高档酒店——骗子们将行骗场所设在了这里。
  案例1“这药市场上买不到,是特批的”
  进到酒店三楼高档包间门口,几个身穿黑色制服的年轻人,非常有礼貌地接待了李清华和他的老伴。李清华和老伴出示身份证、老年证、退休证及以前的工作证进行登记后,被工作人员带进课堂。一名自称高级保健医生的人正在侃侃而谈,讲的是血压高、便秘、失眠、颈椎炎、关节炎等老年病,课快讲完时,还让大家讨论一下相互的病情。
  这时,一名年轻工作人员拍了拍李清华的肩膀,叫他出来带到隔壁房间。刚才讲课的“医生”简单地问了一下他的情况,然后拿出一盒红绒布包装的药,上有“红墙保健”、“专供”等字样,包装比较精美。“医生”说:“这药你见过没有啊!你这一辈子都不可能见,市场上也根本买不到,这是特批的……”
  李清华说:“去年就是被你忽悠,花了一万元买的药,后来发现全是假的,这次正好来问你。”听到李清华突然讲这些话,几名年轻人把他架出门,顺手给了一把挂面说,“这是你的,快回家吧”。李清华见他们人多势众,没敢多待,带着老伴跑回了家。
  李清华说,去年7月,这伙人以同样手段,以“老龄委物资处”的名义把他骗去,忽悠他花两万元买了药。当时自己身上没钱,这些人还专门派人跟到家取钱,承诺一个月后检查身体,但从此没有音讯。事后,他拿着这些药到多家药店或医院求证,得知药是假的,没敢吃,至今还藏在床底下。他先后接到这伙人三次行骗电话。同一群骗子,同一个医生,兜售同样的“红墙保健”药,变化的只是地点,被骗的全是老人。

  案例2“包治百病”神器实为加湿器
  2月23日是农历的正月十六,是小学开学的第一天。西安城西机场小学门口,71岁的王淑敏老人急急忙忙把孙子送到学校,然后拐弯到了学校旁的巷子里做理疗。
  这个地方是她去年以来常去的地方。她赶到理疗店时,门口早已排了十几名老人。当理疗店门打开时,这些老人三四人一组,进店里进行理疗。华商报记者挤到屋子里看到,4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老人们坐在小板凳上面对着三个木箱子,箱子正面有多个闪烁的灯光,里面还不停地冒着白雾,屋内的空气流动性差,有些难闻的味道。
  这么一个差的环境,就是王淑敏老人口中能治疗老年冠心病、血脂稠、血压高、净化血液的地方,而“包治”百病的神器,其实就是一个加湿器。看到华商报记者准备用手机拍照时,几名工作人员坚决拦阻不让靠近。
  实际上,西安街头巷尾类似这种面向老人的“免费体验店”或“免费讲座”很多。这些忽悠卖仪器的“免费”店面,多设在幼儿园或小学旁边、家属院、公立医院等地。
  其实,热衷于理疗的王淑敏曾在元月中旬刚刚被骗,当时她还跟十几位老人到公安机关报过案,为此她还大病一场。然而,新年后第一场理疗,她又早早赶来。

  案例3买保健品上当 找不到骗子踪影
  今年69岁的李勇是一名高校退休老师。他说,前几天他看到很多老人从酒店里出来,手里都拿着一些盆子之类的东西,好奇就问了些人,得知能听保健知识还能免费领礼品,于是跟老伴都加入这个行当。结果听了3天课,让对方忽悠走8000元买东西。
  2月27日,华商报记者见到李勇时,他的精神还是很差。他说,当时买了一大堆,老伴在酒店看守这东西,他抱着保健枕头和饮水机往家送,正好被儿媳妇看到,“刚送了第一趟,儿媳说我买了一大堆垃圾,直接把我推出来不让进门”。事后不久,儿子和女儿都被儿媳妇叫回家,大家把老两口一顿批评,看着买了这么一堆东西根本没有用,他才感觉到自己的确是上当了。
  于是,他跑到酒店找人,早已人去楼空。和他一样还有数十名上当的老人,有的抱着保健品和保健仪器站在酒店讨说法,更多的老人围在一起,向前来办案的民警哭诉。
  李勇说,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把保健仪器堆放在酒店,老伴看东西,他坐着公交车在西安到处打听,看能否找到骗他们的人。但前后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有找到骗子的踪影。
  案例4“老人就要买保健品,你有啥办法”
  37岁的刘军为了阻止父母购买保健品或仪器,经常跟他们争吵。刘军说,父母有糖尿病,听到推销员讲,他们有台两万元的治疗按摩椅,现在领导特批只卖19000元,很多老人都买了,能治疗关节炎、颈椎痛、糖尿病、高血压。听到这么好的治疗效果,父母像着了魔一样要求购买一台治疗仪。
  刘军发现仪器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坚决不同意,老人很生气,“骂我不孝顺、白供我上大学,闹脾气,连医院开的药都不吃了。”刘军说,即使自己阻拦,父母仍拿钱背着他偷偷去购买。
  3月8日下午,在西安东门环城公园里,市民刘峰从孩子上学的书包里掏出一大堆保健药,气愤地说,这些药都是父母背着家人购买后偷偷藏起来的,根本不是药也起不到保健作用,而且价高得离谱,“老人就是要买这些东西,你有啥办法”。
  欲擒故纵、煽风点火、饥饿营销、卷钱走人……
  骗子这样设‘连环套’
  大家看仔细别再上当
  骗子们究竟是如何让老人们一步步走进陷阱,心甘情愿掏钱的呢?华商报记者通过下面这几个骗子的手法,为您揭秘他们的“连环陷阱”,或许能帮老人们及时辨别。
  第1步:欲擒故纵给老人免费讲课还发东西
  今年元月中旬,西安市丰登北路圣凯诺假日酒店,几名河南口音的人租了酒店大会议室。自称“响应国家号召”,免费开展“老年幸福快车健康讲座”。为了更具吸引力,他们还宣称做这项“公益”活动,不为赚钱,只要在相关的网站上给企业投票(其实老人很少上网)即可。
  这么上档次的地方,还有响应国家号召的招牌,许多老年人被从健身广场和菜市场、超市门口吸引过来。讲座的确是有关老年常见病防治保健的。听讲座过程中,为了感谢参与,组织方还专门现场免费发了一些家庭常用的勺子、盆子等物品,有些老人提出有脚气,组织方还“好心”免费发了一些专治脚气的肥皂。
  免费听课还能免费领取物品,这样的“好事”迅速传播开,周边的老人积极性很高,每天都有上百人早早排队等候。组织方一再“提醒”老人们,他们做这些活动,纯粹是公司一项公益活动,为了提高大家网上购物的便捷,让老年人都参与其中,不要相信其他的“非法”手段促销。
  洗脑式的“标榜”,又给老人们送了一些锅碗瓢盆或饮水机。当然,这些东西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面对上百名老人,每次只送一台或两台饮水机,其他的老人多数都是送几元的勺子而已。
  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老人为图小便宜,也是图个热闹,都参加到这个活动里面。大家相互影响,深信不疑。
  第2步:煽风点火找人当“托”忽悠老人
  搞了三次活动,老人的兴趣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双方相互感觉到比较“信任”后,组织方会进一步提升活动参与度。面对上百名老人,组织方会选择比较好“说话”的老人进行针对性工作,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病症以及使用产品后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最后给这些老人一些回报。这些人无形中成了组织方安放在群众当中的“托”。
  在推广或出售商品的关键时候,组织人员会不停向这些“托”暗示,还不知道自己变成“托”的老人,开始向别人讲述自己身患血压高、糖尿病、关节炎等,这些病在场的老年人大多都有,会立即引起大家的共鸣。然后,这些“托”接着谈使用产品后身体如何改善。此外,有的时候组织方的工作人员还会直接当“托”,现场讲解这些产品治好谁的病,又是如何把一些常年无法治疗的老病给治好的;有的时候组织方直接花钱从外面买“托”现场说法……就这样,一场包治百病,无所不治的推销会展开。
  70岁的张花老人是一家国企退休职工。她告诉华商报记者,当时她站在上百人的会场中,听到组织方和其他老人都在讲,再想想她本人也有这些病,多年受到折磨,听到产品真能治病,也就信以为真,特别想花钱买这些产品,“钱又不多,我看好病了,给孩子们也减轻负担”。
  第3步:饥饿营销限量送东西 收钱又退还
  看到老人们“陷入其中”,组织方又抛出一招——“送东西不收钱”,即老人们先掏钱锁定看中的物品,领完东西还可以及时退钱,比如你要领1000元的物品,先交1000元,等活动结束时凭借付钱的编号,找组织方退钱。
  面对组织方这样的噱头,张花老人掏了300元(准备看病的钱),要了饮水机、蒸饭堡等,果然,她走到门口时,组织方把钱给全部退了。为了加紧让参与的老人更放心地掏钱选产品,组织方称,“东西不多,是给更需要的老人的,大家不要乱领”。而看到张花的钱真的退了后,更多的老人相信了,争着拿钱进行押付、选东西,到门口后,组织方真把钱都给退了。
  眼前的一幕幕让其他还没掏钱的老人更加心动,对组织方更是深信不疑,有人后悔身上没多带些钱。在这种饥饿式营销的刺激下,很多老人商议,等下次组织活动,多装些钱,那样就能多领些东西。
  第4步:骗钱走人忽悠更多老人掏钱后不给退
  元月18日,组织方宣称活动接近尾声,再送最后一批物品就结束了。很多老人们担心错过机会,回家后偷偷把钱准备好,第二天早早赶到会场交钱领东西。很多老人抢了几件甚至十几件东西,每个人心里都乐开了花。这时,组织方在门口称,这些物品都是公益性的,低价处理,不图赚钱,而是通过老人在网上好评后,国家进行专款补助。现在收的钱还不够物品本身的钱,自然就不能退钱了。
  经过几天洗脑后的老人们深信不疑,心里还很高兴。等组织方称活动要结束,数十名老人都掏光了口袋里的钱。每个人抱着十几件保健品或仪器,兴高采烈往家里搬。有位老人往家送了三次,才将8000元买的一大堆货物送回家。
  组织方为了逃离方便,在会场上,他们让老人短时间内挑选后,随后统一开门放行,让老人们往家里搬,当老人高兴地把钱掏出来,又高兴地离开时。组织方也会迅速收拾东西,离开现场。
  至此,一场精心设下的骗局完美收官。据不完全统计,当天上午,约有一百名老人上当受骗,涉及资金20多万元。
  尽管类似“免费讲座”的骗局媒体多次报道,但仍有老人不断上当。除了贪小便宜、轻信骗子,主要还是因为老人们没有“依靠感”,才在推销员的“亲情攻势”下落入陷阱。
  深入挖掘保健品的厂家,华商报记者发现那些拥有神奇疗效的“仪器”背后,其实有一条“专业供给线”。然而,由于“免费讲座”流动性大,公安、工商、药监等部门多头管理,致打击乏力,老年人维权也异常艰难。
  对于家住西安市大庆路76岁的张应华老人来说,2月26日是难以入睡的一晚。因为他此前偷偷花了近两万元买了保健药,后来发现上当,藏在床底下一年,终于被女儿发现,工作和婚姻并不如意的女儿大发脾气,跟老两口闹了一个晚上。
  面对女儿的伤心,想到自己把辛辛苦苦攒了多年的退休存款全部花掉,老两口一夜无法入眠。其实张应华买过后就已经后悔了,他瞒着女儿,拖着曾受过伤的腿,在西安走过很多地方,一直试图寻找骗他的人。
  >>荒谬的功效
  塑料花 绿色LED灯泡 就号称能净化血液
  仅仅依靠免费体验店的仪器体外“光疗”就能净化血液,这种荒谬的推销词,稍微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然而很多老人都“中招”了。
  家住西郊的李兰家专门有个屋子放这类养生保健理疗产品,有的用纸箱子包装,有的用塑料纸包着,还有的用绳子捆着。形形色色的包装,里面的治疗设备也是千奇百怪。
  华商报记者:这些都是你买的?
  李兰:是啊!都是自己偷偷买的。
  华商报记者:买这么多,要多少时间啊?
  李兰:别看这么多,只买了两次,就这么多了,因为每次都被忽悠买十几件。
  华商报记者:感觉到上当没有?
  李兰:这东西真邪,刚买的时候,还以为沾了很大的光,心里美着呢。回家后,看到这么一大堆东西,没有可用之处,孩子也领着我去市场看,没有发现我买的“神奇”东西,慢慢感觉到上当,但已经晚了。
  李兰告诉华商报记者,一次理疗时,她经别人推销,花了1280元买了个能净化血液的神奇宝贝。等她将“宝贝”搬出来,记者看到其实就是一盆塑料花。塑料盆不大,直径20厘米左右,插着三枝塑料花,一个绿的灯在花中一闪一闪。在征得李兰同意后,华商报记者打开花盆表面的塑料草,泡沫下面一根电源线连着个绿色的LED小灯泡,一闪一闪的。
  看着这包治百病的“宝贝”拆解开竟然是这个样子,李兰低头不语。旁边的儿子气不过,说道:“看到了吧!一盆塑料花都能净化血液,你还能相信?竟然还不到医院看病。”
  在李兰家,华商报记者还看到了类似“飞碟”一样的小电器。据李兰介绍,这个也是净化血液的。记者把这个电器通电后,两个天线状物体还不停地发着蓝光。在发光的地方,还不停地冒气。打开盖子,记者看到这就是一个小型的加湿器,加水后就会冒白气,如果把水倒掉后,就只能闪着灯。
  还有很多类似产品,虽然有产品说明书,但非常简单,甚至没有客服电话。而这些奇形怪状的小电器,记者专门到西安市各大电器市场或超市,均没有见到类似产品。
  >>伪劣的质量
  石头冒充玉枕头“神锅”生锈与包装差别大
  李兰看到自己花钱买的“好东西”,一个个被揭穿,有些不敢相信,又从卧室里抱来“金水滴”玉枕头让华商报记者看,从外形上看,就是枕头外面加了一层纽扣状“玉”材质。
  李兰说,她买这个枕头时,人家宣传说这个在国外专门治失眠,长期用对颈椎有好处,“还能治血压高,调节内循环,延缓衰老,睡出好身体”。对皮肤病、大肠炎、高血压、动脉硬化都有良好的疗效。
  这种“高科技”枕头,李兰一共买了三个,除自己用之外,还给女儿和儿子各买了一个。之后,华商报记者专门请珠宝鉴定师鉴定,结果发现枕头根本不是玉,只是非常普通的石头。
  除了被夸大宣传、“赋予”各种功效,这些产品中的绝大多数质量也存在严重问题,多是假冒伪劣、以次充好。李兰更是在谈起自己通过活动购买的“神锅”时,气得全身发抖。
  “神锅”的包装箱上印的是一个五层的锅,标注“可以蒸、煮、烤、炸、煲、烙、爆、焖、炖等”,宣传语直接称“中国厨具领导者,超级节能、防病养生、营养健康、一锅多用、绝对安全、操作方便、经久耐用、保温保鲜”。而推销员推销时更不负责任地宣传说,用这口锅做熟的食物能治糖尿病。
  可打开包装后,实物锅只是个黄色小锅,比保温桶略大,锅盖已生锈,锅底还凹凸不平,显然这是一口旧锅,而且没地址、没产品介绍。
  李兰提供了她买产品时留的客服电话,都是“400”开头的,华商报记者拨打求证,却发现很多电话根本打不通。
  >>诡异的厂家
  对产品只字不提 直言“只做线上的人”
  华商报记者拨打400开头的“玉枕头”的客服电话后,电话接通,对方听到要买枕头,并不像是一般厂家对上门的生意热情介绍,除对产品只字不提,还不停反问记者“怎么知道这个电话的?”“做什么生意?”“哪种场子?”电话里,对方直言:“我们只做线上的人,其他人不做”。记者问何为线上人?对方称线上即是他们“点对点对接的”,其他人员他们不做,也不接待。之后记者再次询问产品质量,对方将电话挂掉。随后,华商报记者多次拨打,都转为停机状态。
  之后,华商报记者联系到“神锅”厂家,询问想进货,对方同样不停地问“谁介绍的”、“做什么场子”等。听到记者对此行比较陌生,讲的都是“行外话”,对方把电话挂断了。随后记者再打电话,要么不接,要么已处于停机状态。
  随后,华商报记者又跟“净化血液机”的厂家联系,对方答非所问,即不告诉产品情况,也不回答厂家地址。
  为什么这些厂家都不愿意光明正大做生意?为什么这些自称有“神奇”疗效的设备,正规超市、家电市场或医院没有出售呢?答案很明显,因为正规出售,要有正规厂址、检测、认证等一系列要求。而他们只用一个“神”字就行了。
  >>老人的心理
  空虚是主因 有的对销售人员的“关怀”上瘾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骗的都是老年人?
  心理专家赵凤娟介绍,之所以老人容易被骗,一是对方服务热情,大打情感牌。一进门倒一杯热茶,喊一声叔叔阿姨,老年人由于子女多工作繁忙,无暇陪伴,生活乏味空虚,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对骗人者嘴甜主动拉近两者关系的示好很是“受用”,让老人很快迷失在这种“亲情”里;二是抓住了个别老年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用一些小礼品免费赠送给老年人,一天比一天的赠品更有吸引力,以此吸引老年人群;三是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总体呈下滑趋势,各项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这时他们就会寻求各种方式来保障健康,面对医院里繁琐的就医流程及日复一日地定时定点吃药,老年人更喜欢选择性地去倾听、购买一些符合他们当前心理需求的话语和能“包治百病”的所谓的“保健产品”,而骗人者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特征来逐步实施他们的骗术。
  如何预防老年人被骗呢?赵凤娟介绍,老人之所以容易落入“免费讲座”、“免费试用”等陷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心寂寞,沟通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她建议,对老人进行更贴心的精神关怀,需要呼吁、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让老人远离形形色色的欺诈。另有些老年人被骗后,怕消息传出去被别人说成是“老糊涂”,所以选择了隐瞒。因此,专家建议老人的家人和朋友在得知老人被骗后,应引导老人正视自己被骗的遭遇,帮他们分析被骗的原因,不要过度责备。
  虽然这些销售人员动机不纯,但他们对老人家这种“贴身式问候照顾”却可能导致老年人心理成瘾。65岁以上的老人很容易患上心理依赖综合征,美国、日本等国家几十年前就有媒体关注过。彼时,日本规定类似这种无科学依据的保健仪器不能宣传推广,只能在杂货店里卖。
  >>查处的难处
  公安、工商、药监 多头管理致维权难
  医疗器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使用不当会损害健康,甚至威胁生命。特别是一些三无产品,容易发生漏电等安全隐患,非常危险。这些销售人员为了逃避监管,一般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今年1月份,丰登北路圣凯诺假日酒店,数十名老人被骗后,个别老人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报案。辖区桃园路派出所立即出警,即便这样,只抓住了一人。警方把数十名老人情况登记后称,因涉及虚假宣传销售,属于工商管理;老人们又到工商部门反映,工商部门称,只能采取处罚或对企业进行整治,保健药品在药监局,需要鉴定药的真假,再说这些三无产品和游击队式的坑蒙拐骗,他们也无法处理;而药监部门称,他们只做检测,无法控制人员。
  而在丰登路周边方圆2公里范围,就有多家固定的街道小店面和租用酒店、饭店的流动营销点打着免费体验幌子,忽悠老人买“三无”保健产品。
  因为类似骗局中的保健食品、医疗器械、以次充好,分属公安、药监、工商监管,很难形成有力的网。发现上当的老人想通过正规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可谓难上加难。
  一名刚退休的民警,自己母亲也上当受骗,却无法维权,专门给华商报记者发短信,抱怨有关方面不给力:“酒店住宿都需要在前台登记身份证,这些骗子在酒店大厅租地方,酒店对这些人员、车辆核查了没有?以次充优,酒店干预了没有?几十位老人同时上当,酒店制止了没有?难道酒店就没有责任了?当天保守估计有三十多人受骗,按每人最低3000元计算,金额多达十几万元,公安经侦部门是否应该介入?在老人受骗前四五天,该团伙已在该地区活动,辖区工商有无备案?现在发生老人被骗,又该如何查处?”
  >>律师说法
  遭遇虚假宣传、欺诈性消费 可通过举报、诉讼维权
  陕西圣拓律师事务所雒毅律师介绍,生产、销售“玉枕头”类似三无产品,可能构成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涉嫌犯罪。
  他说,从刑事责任看,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销售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不符标准,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受害人可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追究相关销售、生产人员法律责任。
  从民事责任看,在销售存在欺诈的情形下,消费者可要求三倍赔偿,不足500元时按500元赔偿;若明知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消费者健康损害的,应赔偿损害,消费者有权在赔偿损害的基础上要求销售者承担该损失两倍的惩罚性赔偿。
  从行政责任看,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因此,消费者在遭遇虚假宣传、欺诈性消费时,可根据情节向相关部门举报,追究销售商、生产者的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通过诉讼的方式追究其民事责任。
  但现实中大量存在利用老年人对相关产品、知识不了解、迫切追求健康的心理,兜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由于隐蔽性强、地点流动、取证困难等原因,消费者维权难。所以提醒老年朋友,对于组织的“免费体验活动”、“健康会议”等形式的产品销售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宣传效果。家人应多关心、提醒老人,防止上当受骗。(因涉及个人隐私,本文人名均为化名)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网站帮助
copyright@2006-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