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光头全裸女子,趴在床上哭泣,左臂绑着留置针;一名小女孩从炭火中取出烙铁,伸向她的背部……这3张触目惊心的照片,配以“山东女子无钱治白血病 裸拍‘烙铁烫癌细胞’照片求助”标题,3月20日凌晨始热爆全国网络,并被频频推送。
烙铁能烫癌?28岁女子为何愿意全裸上网?
交汇点记者满腹疑问,20日一早便电话事发地——山东菏泽市曹县郑庄办事处求证。在承诺不写其姓名和单位前提下,有关负责人向交汇点记者介绍此事原委——
图中患者丁珍,确是曹县郑庄办事处(原郑庄乡)河套园村人。“正如文中所说,命运不济。”他慨叹道。2013年,丁珍与丈夫结婚,2014年6月生下儿子,同年8月就被确诊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久,她同婆家关系失和,丈夫多次提出离婚。后来,丈夫带着儿子外逃,至今无法联系。如今,丁珍随在济南做生意的父母长住,很少来曹县。
丈夫和婆家为何对丁珍如此寡情薄义? “可能男方认为,女方婚前隐瞒病情,故意‘坑’男方。加上治病花销大,越穷,矛盾积怨越深。不过,仅听说而已。”他表示。
当事人:不拍裸照有什么办法
为何不寻求政府救助,而不惜“裸求”?是否像网友说的“有炒作之嫌”?
“政府一直为她解决困难。她有一个说法不客观。”这位负责人不满道:丁珍受访时曾说,“患病后,先后共计花去30万元,都是父亲给的,而且大部分是跟亲戚借来的。”事实上,根据发票统计,她这几年看病总费用约15万元,其中新农合报销和大病救助约8万元,民政等社会捐赠1万元,目前个人实际支付约6万元,而非“30万元”。
“炒不炒作我无权表态。”他建议记者向公安部门了解。据曹县公安局有关人员介绍,3月16日,“裸拍烙铁烫癌”图文先发在当地网络,并附有其工商银行卡和支付宝账号,少数网友便质疑其“炒作,想获得捐款”。丁珍当时曾电话报警,考虑到“尚无危害”,便将她的举报转交县妇联处理。“之后澎湃跟进报道,影响大到全国,质疑声也更大了。”
记者致电丁珍多次入住的菏泽市立医院血液科病房。医护人员告诉记者,丁珍会定时来院化疗,2月份出院后至今没见到。至于“烙铁烫癌”,肯定不靠谱。
20日中午,记者辗转联系上在济南父母家的丁珍,问她是否用烙铁烫了身体。她答,“烫了。”烫哪个部位?“腰和腚上。”烫伤了吗?“你问这个干什么?”她随后挂断电话。之后,再不接听记者电话。
20日下午,记者换部电话,再次拨通丁珍手机,关心她是否被烫伤。她答:“烙铁不是直接放在皮肤上,而是离身体四五公分,像熏艾一般,烫不伤。”谁给的“烫癌”偏方?“网上的。”高中文化的她回答。
为何采取“暴露身体”极端方式求助?对于记者的不解,她提高声调说:“没钱治病,不拍裸照,还有什么办法?”身体毕竟是你的隐私啊。“是好心人发的,又不是我发的。”她辩解。难道没经过你同意就拍摄发布?“你要资助就资助,否则我挂了!”她不耐烦地再次挂断电话。
高温能杀灭癌细胞?太不靠谱
“烙铁烫癌细胞”有依据吗?
记者求教解放军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生物治疗科主任贾绍昌教授。“那篇稿子转载很多,我怕误导白血病患者。”贾绍昌说,白血病癌细胞病源在骨髓,如果烙铁热量达到骨髓时,身体、皮肤、肌肉组织可能都烫烂了;而且,癌细胞参与血液组织循环,烙铁怎能正好烫到不停流动的癌细胞呢?“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高温会杀灭白血病细胞和癌细胞。”
记者也搜索到,早在2015年1月27日,果壳网在“谣言粉碎机”栏目就刊登《提高体温治癌症,太不靠谱》。文章指出:癌症发生并不遵循温度规律。人的体温存在精准的调控机制,基本保持平稳状态。体内各个脏器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温度差异。这些基本都处于核心体温环境中的器官,各自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却千差万别。癌症风险不能用体温高低来解释,防控癌症要依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癌症患者更应接受正规治疗,不要信什么“偏方”。
回不回应?当地政府陷两难
20日下午,曹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卫东告诉记者:“县里对丁珍的困难很重视。早上,县领导还召集有关部门会商救助事宜。网友对县里和丁珍的质疑较多,不知道如何回应才妥当。如果不回应,县里‘中枪’委屈;回应吧,又怕影响丁珍的受捐,或得罪网友。两难!”
对于曹县方面的困惑和网友质疑,南京大学新闻与政治研究所长陈堂发教授认为:丁珍的遭遇值得同情和关注。她以极端方式向社会求助时,也不应该忽视伦理规则所起的“均衡”作用。对任何善举,善意捐助的前提是应当满足“知情同意”这一基本伦理准则,求助人应当以真实的状况获得社会的资助,真诚是第一位的。否则,不仅有绑架善举的意味,对地方政府根据政策有限减免费用的做法,也不太公平。
“丁珍裸露身体,在私人空间是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当事人有权利放弃自己的隐私。但如果在互联网上公开扩散,其裸露行为就有了法律的强制性限制,即裸露行为不得违背社会公共道德、有违公序良俗或有损社会风化。至于是否有炒作之嫌,由当事人的良心来回答可能更准确。”
“此事警示我们,要尽快补上社会救助短板,防止网络推手操纵发声,扩大舆情。”
正如陈堂发质疑,有些网络媒体一味热炒此事,到底是出于同情心理,还是出于 “看客心态”?通过吸引眼球带来点击量和捐赠额的“双赢”,要付出多大社会成本?对曹县来说,到底值不值?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引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