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 法律咨询 案件委托 合同范本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当前位置: 法治资讯>经济犯罪>
信用社主任用私人账户放贷800余万
时间:2008-08-23 17:56 来源: 点击:

  本报讯 (记者 杨野 实习生 陈珠珠 唐婧)“我们单位每年要完成2000万元的营业利润,就必须贷出3亿多元资金。”这是当时南岸法院在公开审理蒲毅、罗旭东二人违法发放贷款一案时,两人的辩解意见。

  日前,我市一例违法发放贷款案宣判,奉节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营业部前主任蒲毅、副主任罗旭东罪名成立。

  蒲毅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罚金10万元;罗旭东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处罚金9万元。

  据市检察院人士介绍,此案是针对金融违法犯罪的《刑法》修正案(六)颁布以来,我市首例违法发放贷款案。

  检方指控:

  放贷调查审批一肩挑

  检方查明,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期间,二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办理一起小额贷款过程中,自己调查、自己审批,不按国家规定到相关的房地产交易中心进行产权登记,便违法给数十人发放小额贷款。

  法院审理查明,二人的贷款金额分别达832.1万元和842.1万元。并且贷款的贷出都是通过二人的私人账户进行的,并未通过联社。侦查时还发现有来历不明的数十万元存入了他们自己的账户。

  被告辩称:

  算过失不算个人犯罪

  此案不久前在南岸法院开庭审理,二人均对指控的罪名和基本事实没有异议。但二人辩称,他们的行为属于单位犯罪,不是个人犯罪,他们并没有私利。“放出去的贷款还未到期,并非不能收回,我们的行为只是过失犯罪。”

  法院判决:

  明知故犯 罪名成立

  法院驳回了二人关于犯罪系过失犯罪和单位犯罪的辩解意见。法院认为,本案的这些抵押贷款都有抵押合同,但均属未生效的合同。二人对此明知,仍同意发放贷款,属故意行为。此外,他们的发放贷款的行为并未经集体讨论,仅是二人的个人行为。

  同时,借款人在收到钱后,将钱转入二被告的个人账户里,可见二人违法发放贷款与其个人利益有关。

  法院判决,二人违法发放贷款的罪名成立。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网站帮助
copyright@2006-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