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多次参加国际救援的北京军区工兵团,30日首次正式公开了它的军方身份。来自70多家中外媒体的130多位记者30日集体采访了这个工兵团。
组建于1964年的工兵团,主要担负工程支援保障任务,同时担负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任务。2001年4月,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由国家地震局、武警总医院和北京军区工兵团共同组建中国国际救援队。目前,全队共450人,其中工兵团370人。
2009年,救援队通过国际分级测评,成为国际第十二支、亚洲第二支重型救援队。先后6次赴新疆、青海、四川、玉树等地执行国内救援任务,6次赴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伊朗、印尼、海地等5国执行国际救援任务。
上午近9时,中外记者到达工兵团,现场参观了救援装备展示,观看了工兵训练和地震救援演练。工兵团重点演示了地震救援行动。记者在现场看到,模拟的一场特大地震发生后,救援队迅速到达现场,对灾害情况进行侦检评估,随后展开搜索,快速救援。
工兵团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参加国内抢险救灾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会不会因此影响到作战任务的履行呢?团长王洪国上校接受中新社访问时表示,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中国有句俗话叫"艺多不压身"。执行包括像地震救援这样的多样化任务,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解放军历史使命的要求,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义不容辞。我们再参与人道主义救援等多样化任务中,开阔了官兵的视野,提高了官兵的素质,锻炼了部队应对多种灾害发生的应变和处置能力,从而也对我们完成作战任务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王洪国说。
这次集体采访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防部、外交部联合组织。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为民对中新社表示,组织这次活动,是为了帮助中外媒体更多地了解中国军队建设情况和中国的国防政策。前来采访的中外媒体记者反响热烈,超出了预期,说明了他们对中国军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