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 法律咨询 案件委托 合同范本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当前位置: 法治资讯>大千世界>
医学专家谈血清治疗:抗体复杂 需认清利弊
时间:2020-02-14 21:48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抗击新冠肺炎)医学专家谈血清治疗:抗体复杂 需认清利弊

    中新社北京2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近日有专家、医生和团体呼吁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利用恢复期血浆中的抗体对重症患者进行血清治疗。对此,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系常务副主任黄波教授14日通过网络详细科普血清治疗,强调要认清抗体的利弊,“对于抗体的复杂性,甚至对疾病加重的一面,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认识”。

    认识抗体的复杂性

    他说,从SARS期间直接收集痊愈患者的血清治疗重症患者的实践,直接折射出抗体对于治疗此类感染疾病的重要性。诚然,抗体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然而,只要机体产生出抗体,就能控制住病毒,这种想法可能仅仅是一种错觉,真实情况远非如此,有些抗体甚至可以促进新冠肺炎发展。”黄波指出,一个事实是,许多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体内先前抗体已产生,为什么这些抗体不能控制住病毒?这是由于抗体的复杂性所导致。

    他提醒,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病毒颗粒感染机体后,体内可产生针对病毒蛋白质的多种不同的抗体,但大多数抗体其实没有抗病毒的作用,只有识别病毒颗粒表面蛋白质的抗体,才可能有抗病毒作用。

    抗体发挥作用有两类途径

    黄波科普称,冠状病毒颗粒致病是通过病毒颗粒表面spike蛋白(钉子蛋白)与肺部上皮细胞表面的一种称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蛋白质结合,ACE2随后发生形状结构的变化,导致病毒进入细胞内,并利用细胞自身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新的病毒颗粒,这些新的病毒颗粒释放到细胞外,利用同样方式感染周围正常的细胞。

    针对spike蛋白的抗体,结合病毒颗粒表面的spike蛋白,阻断spike蛋白与ACE2的结合,这也就阻断了病毒进入细胞。这种针对spike蛋白的抗体就是中和性抗体,其通过阻止病毒入侵细胞而发挥保护作用,是抗体发挥抗病毒效应的主要力量。

    针对冠状病毒表面还有包膜蛋白及膜蛋白的非中和性抗体,其与病毒表面相应蛋白结合后,即便不影响spike蛋白介导病毒进入肺上皮细胞,却可以介导机体免疫细胞对病毒颗粒的吞噬,从而大大促进吞噬细胞对病毒颗粒的吞噬,使被吞噬的病毒在吞噬细胞内被分解清除。

    综上所述,抗体发挥作用的途径分为两类:中和性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御敌于国门外);非中和性抗体与病毒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吞噬、清除病毒(杀敌于国门内)。

    或释放超量促炎因子致肺组织损伤

    黄波介绍说,非中和性抗体与病毒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吞噬,这种免疫细胞主要就是巨噬细胞(人体内专职的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将病毒吞入后,病毒颗粒被包裹在内吞体里面,随后消灭病毒。但在免疫系统进化出这样一种抗病毒机制的同时,病毒也在进化,利用一切手段逃过吞噬杀伤,并借助表面抗体,将免疫细胞转变为病毒的中间体,以逃逸免疫杀伤。

    新冠病毒对肺部细胞的损伤,一般不会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过度激活,释放出大量促炎因子,形成学名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细胞因子风暴。

    黄波指出,在病毒感染早期阶段,巨噬细胞各方面功能完好,吞噬抗体介导的病毒,即便有部分病毒逃逸,巨噬细胞也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增;在病毒感染中后期,巨噬细胞的功能出现变化,病毒则利用可乘之机,一方面逃逸至胞浆,一方面大量扩增,而大量扩增的病毒数量,反过来迫使巨噬细胞被强烈激活,进而释放超量的促炎因子,造成肺组织损伤。

    机体清除病毒最终依靠T细胞

    黄波认为,中和抗体是御病毒于细胞之外,对于已进入细胞内的病毒无能为力,同时,中和抗体也只能阻止大部分病毒入侵细胞,仍会有小部分病毒进入细胞内。“对于躲藏在细胞内的病毒,其最终的杀灭依赖于人体内的T细胞”。

    病毒在肺上皮细胞内,会将病毒蛋白的信息表达在被感染的细胞表面,而T细胞则能够识别被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信息,从而对被感染的细胞发动攻击,并将其杀灭。因此,中和抗体能很好地扫除障碍,让T细胞发挥最后的“临门一脚”。

    黄波表示,深入研究、认识新冠肺炎抗体,对于疫苗研发也有重要指导意义,因为接种疫苗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抗体,将疫苗接种机体,产生抗体很容易,但要产生这种保护性中和抗体却很难,这也给疫苗研发带来巨大挑战。(完)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网站帮助
copyright@2006-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15035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