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 法律咨询 案件委托 合同范本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当前位置: 法制资讯>物权法>征收征用>
征收征用的条件
时间:2010-05-18 15:22 来源: 点击:

  征收、征用的条件

  传统理论上的征收,意指公权力对私人财产的剥夺或限制,因此征收包含了取得和使用两层意义。我国物权法根据宪法的规定,进一步区分了征收和征用两项制度,通过界别公权力对于私权的侵入程度,以制约公权力的滥用。物权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因抢险、救灾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用单位、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

  征收与征用不同有三:其一,征收是国家强制地从被征收人手中剥夺所有权,其结果是物权发生转移;征用则主要是在紧急情况下对私有财产的强制使用,当紧急状态消除,被征用的财产应当归还。其二,征收必须基于公共利益;征用也须具有公益性,但物权法更进一步要求存在紧急需要。所谓紧急需要,即紧急的公共利益需要,其目的限制更为严格。其三,征收原则上必须依物的价值足额补偿;征用补偿主要针对财产因征用而毁损或灭失,应对物征用前的实物状态或价值状态予以恢复,而对于物的正常利用的损耗,原则上不予赔偿,即便补偿其标准也较低。

  鉴于征收、征用都是国家强制限制公民和法人财产权的行为,极易造成对公民和法人合法财产的严重侵害,因此必须由法律严格规定征收的条件。根据宪法和物权法的规定,对私人物权进行征收、征用,应遵循三项条件:

  第一,征收、征用必须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由于公共利益模糊不清,现实中有些部门往往把招商引资项目、城市住房改造、建造广场绿地等工程都扩大解释为公共利益。还有假公共利益之名而为征收,再转手给地产商进行商业性开发,开发商获取暴利,而被拆迁人投诉无门。公共利益作为一个高度抽象、易生歧义和弊端的概念,如果不严格限定,极易出现滥用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公共利益应当严格限定其范围,例如公共道路交通、公共卫生、灾害防治、国防、科学及文化教育事业,以及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均属于社会公共利益。虽然物权法没有明确列举,但应在嗣后的单行法规或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例如,日本《土地收用法》第3条罗列可请求征收私地的事业共计35项,其分类由社会福利到宇宙开发等,包罗万象。我国立法者不能穷尽者,可以在最后设置“其他属于公共利益的行为”的概括性条款,或授权地方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批准是否属于“公益目的”的事业。在判断是否属于社会公共利益时,特别要注意,只有全体社会成员都能“直接”享受的利益,才属于社会公共利益。而除此之外的一切商业性的土地开发及其他财产取得,都必须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即便政府本身参与经济活动,此时也应作为私法上的平等主体,通过交易取得财产,而不应以行政手段征收、征用。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热点新闻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网站帮助
copyright@2006-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