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 法律咨询 案件委托 合同范本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当前位置: 法治资讯>人间百态>
“响一声电话”为何成“牛皮癣” 真相谁来厘清
时间:2008-05-08 10:50 来源: 点击:
  新华网北京5月7日专电(记者协定张舵)早就已经出现的“响一声电话”,近来又成为各界关注焦点。然而在媒体的强势关注过后,“响一声电话”并没有消失。公众担心,它是否会和垃圾短信一样,成为让消费者苦恼、让监管者无奈的信息社会“牛皮癣”?

  “响一声电话”:电信服务监管的新尴尬

  从今年4月份开始,由来已久的“响一声电话”,突然被媒体的集中报道推到公众关注的焦点。
某网站上的相关统计显示,在针对接近20万网民的调查中,有超过70%的人表示经常遭遇“响一声电话”,其中还有不少网民现身说法。

  来自各方的口诛笔伐,加上权威部门的表态,一时间“响一声电话”成了全社会喊打的过街老鼠。然而谴责风暴过后,夜半那一声清脆的手机电话铃声依旧。

  面对日趋常态化的“响一声电话”,不少接受采访的消费者表示了同样的担忧:以前的垃圾短信只是骚扰,起码你没有经济损失,而现在“响一声电话”不仅干扰生活,还会套取消费者的电话费,甚至是超额的话费。

  一声铃响过后,留给我们的反思更多。深受“响一声电话”之苦的外企员工刘宝卫对记者表示,刚有手机的时候,一来电就很兴奋,而现在不得不告诫自己,每一个陌生的号码都可能是一个陷阱。从垃圾短信泛滥,到“响一声电话”盛行,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说越来越大。难道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效率的同时,我们就必须忍受越来越严重的不公吗?

  “响一声电话”真相该由谁来厘清?

  许多消费者为“响一声电话”付出了冤枉的电话费,因此,公众对其真相的关注更加迫切。而在不少人眼中,运营商无疑是最接近真相的。

  一名福建厦门的网友在某网站留言:“响一声电话”产生的话费最终都要从运营商处划走,那么运营商只要公布相关电话的计费清单就真相大白了,但他们一直沉默,是不是有视而不见之嫌呢?

  根据某网站的统计,针对愈演愈烈的“响一声电话”,97%的被调查网民对运营商的相关处理不满意。而某网站针对2万名网友的调查显示,68.5%的被访者相信运营商参与了吸费电话的分成。

  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邱宝昌表示,现在网上和媒体上有大量的举报,然而目前已经公布的权威调查信息有限而分散,如果没有相关技术专家和公安侦查专家从运营商的计费平台入手调查,就无法排除其他众多案例被高额吸费的可能性。

  邱宝昌说,当前面对大众的种种疑惑,政府有关部门和运营商应站出来,从大量消费者的投诉入手,有针对性地调查。首先公布有关“响一声电话”的准确详细的信息,维护公众知情权;其次,保护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回拨了陌生电话,导致非正常通话,因此产生的话费应先冻结,查明确实属于恶意欺诈情况下回拨的,应停止缴费;第三,通过互联网大量收集消费者投诉后,和公安部门紧密配合,严厉打击此类不法分子,包括群呼设备生产厂家。

  “响一声电话”盛行暴露制度缺失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表示,从技术角度来说,“响一声电话”高吸费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比如通过软件等软技术就可以将电话转接到声讯台或一些色情服务台等其他地方。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垃圾短信、“响一声电话”后,还会出现更加新颖、离奇的手段,我们不能因为涉及金额小就忽略它们。

  众多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高科技也有副作用,从垃圾短信到“响一声电话”,暴露出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制度建设的缺失。

  要解决“响一声电话”和垃圾短信等不良行为,曾剑秋认为,首先相关部门要出台法律规范,监管部门真正负起责任,不搪塞、不推诿;其次,企业也要履行企业责任,如果有了法律依据,单从技术方面看,运营企业通过网络检查、跟踪追溯等手段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理作用;另外,消费者在遇到骚扰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举报。这样三方面积极配合,共同治疗,电信行业的“牛皮癣”就会得到遏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统计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手机用户数超过5.74亿户。邱宝昌认为,与之不适应的是政府监管部门人员有限,因此要想遏制“响一声电话”之类的不良电信业务,当前尤其重要的是健全投诉监督制度,并与运营商的技术平台对接,监督相关话费收取,把运营商管住。因为所有的电信服务费用最终都是由运营商来收取的。
(责任编辑:黄芳)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网站帮助
copyright@2006-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