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 法律咨询 案件委托 合同范本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当前位置: 法治资讯>更多常识>
求职遭遇骗局:防骗是步入职场的重要一课
时间:2017-07-14 10:22 来源: 长江网 点击:

  近日,多名网友爆料北京国信清软科技有限公司打着招聘的幌子办培训班、收培训费,并声称培训后“包分配”。操作过程中,不少学员“钱不够”,公司便帮忙“贷款来凑”,不料事后学校突然人间“蒸发”,上百名未毕业和已办理退学的学员被迫背上巨额贷款。对此,公司负责人表示,因经营不善,公司已申请破产。律师表示,公司涉嫌非法侵占。(7月12日《北京晨报》)
  不少年轻人满怀希望地找到一份工作,但由于求职心切,却不小心落入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求职陷阱。防骗最有效的办法是学会识别陷阱。骗子的手法虽然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何种形式的求职陷阱,都是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的,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不能轻易被人忽悠上当,要核实清楚相关信息,再做具体决策,不可草率行动,以免损失钱财。
  有媒体总结,不法分子暗设的求职陷阱主要有五种:口头合同型、骗取押金型、无限期试用型、非法传销型、托关系找工作型。就拿此次事件来说,培训机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口头承诺包分配工作为诱饵,在签订《参加培训及安置上岗协议》中暗设陷阱,将口头承诺的“包分配”偷换成“协助找工作”,诱使学员接收到错误的信息,从而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骗取培训费用。
  其实,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稍留下心就能识破。然而,年轻求职者往往会因为经验不足、劳动法律意识不强、求职心切等原因选择妥协。此事中,培训机构在招生时多次强调培训结束后的“包分配”,而合同中换成了“帮忙推荐工作”。当发生纠纷,培训机构矢口否认,口头承诺自然不足以成为维护受害者权益的法律依据。因此,年轻求职者在签订合同时要认真阅读并了解每一项条款的意思,发现明显与口头宣传不一致或可能有陷阱的条款,要坚决拒签,以避免风险。
  进一步分析,此事中的疑点还有很多。比如,在签订协议之后,当事人被告知协议上有15000多元的贷款,本息将近20000块,工作人员还说,这些贷款他不需要操心,并复印了当事人的银行卡和身份证。这个时候,本应该要提高警惕,当事人却听之任之。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任何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报名费、培训费、扣押身份证件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
  天上不会掉馅饼,好工作是干出来的。对于年轻人而言,无论大学经历多么辉煌,那都是属于过去。踏入社会则要一步一个脚印地从零开始,从普通岗位做起,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没有一个人,可以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再者说,年轻人有的是机会,不输就是赢,防骗是步入职场的重要一课,求职前多花些时间研究找工作的正确方法,这也是在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网站帮助
copyright@2006-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15035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