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门本月内第五次出动打击合同欺诈,昨在番禺区端掉3个窝点
本报讯 记者许悦、通讯员国强报道:昨天,广州市工商局这个月内第五次出动打击合同欺诈,一举在番禺区端掉了3个窝点,两个怀疑是欺诈公司的老板走避不及,每人身上都被查出了几张名字不同的身份证。讽刺的是,记者在老板办公桌上,赫然发现两本已经翻到起边的心理学专著:《人性的弱点》、《大智慧》。
上当者多为外地人
番禺区工商局副局长告诉记者,这些涉嫌合同欺诈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外地人来广州注册成立一个公司,然后在媒体上、网站上发放广告,而上当受骗的也是外地人居多,“因为觉得广州遍地是黄金”。
在永晖贸易行,一个从武汉来的男士告诉记者,他在网上看到广告后专门跑来番禺接生意,幸好工商及时赶到,让他没有上当。但湖南人邱先生就没这么幸运了,当他兴冲冲拿着加工完的签字笔来到杰诚贸易商行交货时,看到的是大门紧锁和“本公司内部调整暂停外发业务”的通知,紧接着工商就上门了,他之前交的5000元押金算是打了水漂,只换来1万支成本不到几百元的签字笔,而按照之前他和该公司签订的合同,每支签字笔的加工费高达0.46元。
工商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即使欺诈公司没有逃跑,受骗者也不可能收到加工费。因为在签订合同时,欺诈公司都会预先在合同中设下陷阱,交来的货肯定都是这个不合格那个不规范,按照合同,这种情况下不但拿不到加工费,押金还不退。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公司外发的都是些签字笔、电阻、开关、珠链等,都是一学即会没有科技含量的简单物品,但加工费很高极吸引人。
诈骗者钻法律空子
在工商昨天突击检查的3家公司中,有两家已是大门紧锁,后来调查得知,原来受骗者向工商举报的同时先报了警。
记者发现,这次这些公司的营业执照都是今年四五月份才办下来的,也就是说,存在也就一两个月,而在之前的执法行动中,这类公司都是诈骗了一年半载才被揪出来。这说明了政府部门打击力度的加强,也说明了受骗者维权意识的提高。
但为何仍屡打不绝?一来因为获利丰厚,因此他们也舍得下重本,租房给杰诚贸易商行的业主告诉记者,200平方的房子每月租金5000元,但屋内的办公家私、空调都是他们自己配置的,估计也要一两万元。
二来因为《刑法》中对利用合同诈骗的立案条件过高,公安部门对诈骗案件立案的条件是以诈骗金额大小为标准,个人诈骗金额2000元以上、企业诈骗金额5万元以上才能立案。于是这些公司钻法律的空子,一般骗到4.9万元的时候就另起炉灶,仅能以合同欺诈由工商部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