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 法律咨询 案件委托 合同范本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当前位置: 法治资讯>人间百态>
知识付费市场需破解监管难题
时间:2020-07-09 19:29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本报讯(记者于灵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线上知识付费发展带来机遇。知识付费市场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定价无标准、内容良莠不齐、盗版侵权多发等问题。

    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白领贾楠在某微信公众号的推荐下,花99元“优惠价”购买了一款讲解理财知识的线上微课。她发现,课程内容非常“水”:“讲师没有什么过硬的资历却被包装成精英人士,内容基本搬运自入门级的财经书籍。”微课线上社群里还不断推荐收费更高的进阶课程,让贾楠觉得被“套路”。

    目前,知识付费主要有打赏、付费会员、付费社群、付费个性化咨询等多种付费形式,各类产品定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业界并没有规范性的定价标准。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范明志认为,这些不同类型的知识付费都是提供信息服务的行为,而这种交易方式的“致命弱点”,就是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知识信息是难以估价的,而对于信息的内容如何,是否与付费在权利义务上对等,则不可能制定出具体的标准。”

    内容同质化、内容注水、良莠不齐等问题凸显,导致用户付费购买后,发现买的是“劣质商品”而觉得“被坑”。

    记者在某在线课程公众号上看到,热卖课程有不少宣称“在家做副业快速赚钱”“流量红利变现技巧”,讲师多被包装为“大V”、业界明星,难以考察其真实资质。此外,平台对内容生产者监管的缺失还会影响内容的健康。此前,某知识类社群APP,就因为纵容群主在付费群内分享涉黄内容而被下架整顿。

    知识付费领域的盗版侵权问题也争议不断。公开报道显示,在电商平台和QQ群里,有不少店家将知识付费的产品、音频进行复制,并低价打包拿去二次贩卖,甚至形成灰色产业链。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表示,如果没有版权或者没有经过版权的授权,通过付费方式进行销售或传播就构成版权侵权。范明志则指出,知识付费方是否有权任意使用、处置所得到的信息,涉及著作权、商业秘密、名誉权、隐私权等问题。但在当前的知识付费平台上,没有看到相关的规则。

    针对知识付费市场暴露出来的问题,法律人士建议,消费者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费、科学消费;权利人要增强版权保护意识,采取诸如投诉、举报、诉讼等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知识付费平台也要健全版权保护机制,采取技术手段和人工手段及时处理平台上存在的不良内容;监管者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网站帮助
copyright@2006-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15035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