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琳是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点白云区均禾街的一名禁毒社工,参与禁毒工作尚不满三年的她却已经开展个案服务3000多次,协助55人实现再就业。因为在工作中始终以真心对待戒毒者,陈晓琳成了很多戒毒者心中最信任的人。
凭借出色工作,陈晓琳作为唯一一位社工代表,荣获首届广州市“最美禁毒人”称号。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汤南 通讯员郑少敏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通讯员晨晨
参与禁毒工作尚不足三年的陈晓琳,已经协同禁毒社工团队开展个案服务3000多次,家访、电访、面谈13000多次,协助30人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1人自愿强戒,修复了62人的家庭关系,协助55人再就业,成了很多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的“引路人”。
凭借出色工作,陈晓琳获得广州市白云区“2017年度禁毒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度广东省禁毒社会工作案例”三等奖。近日,陈晓琳作为唯一一位社工代表,荣获首届广州市“最美禁毒人”称号。
招募禁毒社工
她毅然报名
身材娇小、外表温柔、语气斯文、目光坚定……第一次见到陈晓琳时,很难想象眼前这位90后已扎根白云区均禾街开展禁毒工作两年多。2015年,陈晓琳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妇女工作。正如大多新入职的年轻人一样,她也曾有过一段职业迷茫期。
彼时,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标白云区禁毒社工服务项目,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组建一支禁毒社工团队。获知消息后,陈晓琳毅然报名。她坦言,最初自己对戒毒人员群体认知相对模糊,并不感到恐惧,更多的是一种好奇,“因为这一群体被贴上太多的负面标签,我希望了解他们的真实面目。”
“当时家人、同事都挺担心我的,顾虑很多,毕竟服务对象比较特殊。我给自己定下了3个月的工作期限。”陈晓琳回忆,刚到均禾街“阳光之家”时,首要任务是对辖内近200名吸毒人员的信息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当时信息资料的完善度不到四成,联系电话空号、住址变更、病史缺失等情况普遍存在。
在均禾街的大力支持下,陈晓琳与另一名社工搭档,通过各种渠道逐一查找脱管、漏管人员,建立台账,并对高、中、低风险人员进行评估。仅这项工作,就耗尽了陈晓琳定下的3个月工作期限。但是,自从真正接触到吸毒人员,她渐渐坚定了信念,加之项目负责人的指导和支持,陈晓琳最终决定留下来。
为了给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专业的评估和帮扶,她努力“充电”,一边上网了解禁毒知识,一边向机构邀请的香港督导和培训老师取经,提升自己在禁毒工作上的专业度。
将心比心赢得戒毒人员信任
一趟趟上门面谈,一次次信息登记,一通通家庭电访,陈晓琳“名声渐起”。也因具备与民警不一样的工作视角,社工更易得到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及其家属的认同。“社工的角色就好像润滑剂,可以尽可能避免冲突升级,甚至能获得较好的处理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警力。”陈晓琳说。
2017年4月的一天夜里,40多岁的吸毒人员阿明复吸海洛因,派出所民警上门抓捕。不料,在家门口遭到阿明母亲的激烈拦截,“我知道有社工,让社工来跟我们聊”,为避免事态升级,阿明母亲的诉求得到了满足。
第二天,陈晓琳见到了阿明,谁知迎面而来的却是阿明的抗拒和谩骂。对此,陈晓琳始终保持理性,以同理心相待,不仅解释有关法律法规,而且询问其拒绝进强戒所的顾虑,提出利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折中办法。
“阿明的顾虑是上有老母亲,下有儿子,担心自己进了强戒所,没人照顾家人。”陈晓琳说。冷静下来后,阿明提出在走有关程序的期限内,自行在家“干戒”。14天后,化验报告出来了,阿明的尿检呈阴性,没有复吸。现在,面对社工的提醒,阿明说,“我现在挺好,尿检也没问题,很坦荡”。
复吸者“点名”找她寻求帮助
“社工更多是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身份,引导戒毒人员用正向、积极的想法去畅想自己的未来。”陈晓琳说。作为一名禁毒社工,两年多以来,在心理治疗沙盘前,在戒毒人员家中,在愿意为戒毒人员提供就业岗位的公司里,都留下了陈晓琳努力的身影。
阿继自1993年开始吸食海洛因,毒品依赖性较强。2016年,从强戒所出来的阿继回到社区进行戒毒康复,陈晓琳负责跟进。由于阿继常年吸毒,其家人一度抗拒向她介绍阿继的情况。经多次沟通,陈晓琳终于做通了阿继妻子的思想工作,并说服阿继接受社工辅导,还一直鼓励他。最终,阿继成功参与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与家人的关系也逐步好转,妻子会陪他去服用美沙酮,儿子主动与他交流,还带女友回来。
“是陈社工的持续陪伴,让我改变了最初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连一个外人都这么积极认真地帮自己,真的不应该再那样下去。”如今的阿继,健康情况稳定,不仅成为停车场的保安人员,还成了社区的禁毒志愿者。
而另一位戒毒人员阿华的“破茧重生”,也离不开陈晓琳的帮助。2017年1月,陈晓琳在心理医院首次接触阿华。仅隔3个月,阿华复吸被抓。去年12月,阿华“点名”要找陈晓琳寻求帮助。
“连家人都不信任我,还有这样一个人能接纳我,让我有种亲切感。”阿华说,在陈晓琳的鼓励下,他戒毒的信念越发坚定。如今,在白云区禁毒协会的帮助下,阿华在一物流公司做快递分拣员,与同事相处融洽。
陈晓琳认为,大部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处于变好与变坏的挣扎之中,特别在意社会和家人的看法。有时只需要一个小小的肯定和鼓励,哪怕打个招呼,就会成为他们坚持戒毒的动力。
- 上一篇:戒毒的她勇敢站出来 用亲身经历助他人戒毒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