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至,苏州的气温渐渐升高,阳澄湖中的大闸蟹陆续开始了蜕壳。看着一天天成熟、饱满的大闸蟹,顾敏喜在心头。对于这位青年蟹农来说,今年是异常忙碌而重要的一年。
1987年出生的顾敏是“喝着阳澄湖水长大的”。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在大城市打拼,而是“跳回农门”,回到自己的家乡苏州市相城区,成为同辈中少有的青年蟹农。
谈起自己的动机,顾敏说:“我的很多亲戚都是蟹农。要养好大闸蟹非常辛苦,必须起早贪黑地育种、配比饲料,还得看天吃饭,遇上某些年份天气不好可能亏本。长期以来,蟹农们都是依靠代代积累的经验养螃蟹,我希望能把我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大闸蟹养殖上,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借助彼时刚刚兴起的快递与电商,顾敏将大闸蟹的销售范围从村中的农贸市场延伸到全国。2011年,仅国庆节期间顾敏就在网上卖出一万多份大闸蟹,收入300多万元人民币,“不包邮都有人抢着买”。此外,顾敏还带头成立了合作社,并与技术人员合作开发了一套现代化养蟹系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青年创业典型。
正当顾敏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时,阳澄湖却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变。随着生态环保要求的提升,自2013年起,苏州市开始了两轮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到2016年底,阳澄湖的围网养殖面积已从最大时的14.2万亩减至1.6万亩。2018年开始,苏州市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工作,并对湖边的建筑建设进行严格限制,令顾敏依托大闸蟹养殖建造度假村的规划成为泡影。这一切使他意识到:必须转型了。
凭借着自己多年养蟹积累下的经验和在大学学到的知识,顾敏和南通的育种企业合作开展优质蟹苗的育种工作;并自主研发了蟹塘的水质监测设备,在大闸蟹的养殖配套领域做的有声有色。
此外,顾敏还走出阳澄湖,将养蟹技术带到安徽阜阳颍上县的八里湖。向外输出养殖技术,之前也有养蟹人做过,“但因为和所在地处不好关系。严重时,养的大闸蟹有一半会被人偷走。都是拎着包出去,空着手回来。”
为此,顾敏专门在颍上县注册了一个农业发展公司和一个合作社,并和政府协商,将养殖大闸蟹定为扶贫项目。顾敏说:“这样,养蟹的收益也会造福当地的民众,让我这个外来者和他们成为利益共同体。老实说,到现在为止‘走出去’的阳澄湖蟹农还没有成功的,所以我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成,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给大家带来信心。”
“‘阳澄湖’这个品牌是一个金蟹壳,但大闸蟹一直不蜕壳,就会困死在壳里。蟹农也是一样。”顾敏介绍,由于近年来各地假冒阳澄湖大闸蟹事件频发,阳澄湖蟹农们已返璞归真,主动蜕下曾经的“金蟹壳”,专心提升大闸蟹品质,“只要我的螃蟹质量够好,牌子写不写‘阳澄湖’又有什么关系呢?”
顾敏也把跑展会做推销的工作都交给了代理公司,自己全力用来转型,奔波于南通、阜阳、苏州三地。他表示,目前在八里湖的两百亩大闸蟹“长势喜人,个头比苏州的还大。今年秋天,大家就能吃上八里湖的‘阳澄湖大闸蟹’了”。(完)
- 上一篇:以司法力量保障科创板改革不走偏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