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 法律咨询 案件委托 合同范本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当前位置: 法治资讯>人间百态>
网络慈善,谁来补上诚信空白
时间:2019-06-18 19:41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把事情做得周密一些,措施想得到位一些,可能会牺牲一部分效率,还有可能造成成本的抬升,却可以挽救网络众筹慈善,激发更多人的善心,从长远看,利大于弊。

  网络慈善,谁来补上诚信空白

  网络诈捐的事多有发生,虽然社会大声呼吁,日防夜防,但似乎总有空子可钻,总有人置公共利益于不顾。据本地媒体报道,近日,杭州某知名论坛上一篇“为父筹款看病”的曝光帖传得沸沸扬扬。一个月前,萧山一位姑娘替患重病的父亲在水滴筹发起20万元的筹款,朋友圈好友看到她发出的链接,不少人捐了款。结果,细心人发现,该女子的微博各种炫富,既没看出“生活困难”,也没看出“万般无奈”,相反活得还挺滋润。网友们不干了。面对网友的质疑,女子似乎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风波之后,网上又是一片谴责的声音,可是,对于这一类的事件,道德谴责具备约束力吗?有,毕竟道德有亏是会在现实生活中引起连锁反应的,但并不完全有,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人对道德施压免疫的,甚至有以募捐成功沾沾自喜的。这其实都在预料之中,道德是软约束,防君子难防小人,本不在同一个世界里又如何对话?

  指望网友擦亮眼睛,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故事?恐怕也很难,网友并不具备专业的辨识能力,他们只是凭借善念在行动,没有办法对真实性鉴别。况且,在动人的故事和善良之间,失去抵抗力也没什么可羞的。

  显然,在诈捐的事和网友的善良之间缺少一个信息证实的环节。传统慈善组织有一套严密的认定程序,他们也比较容易得到相关部门及官方信息的支持,想瞒过他们并不容易。媒体发起的募捐有记者采访证实的支持,也跑偏不了哪里去。但网络慈善就不一样了,信息认定的主体责任又是谁呢?

  这个时候,平台的责任就非常关键了。大家知道,在经营活动中,尽职调查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尽职调查其实就是“审慎调查”,一家企业要收购另一家企业,就需要知道对方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情况、经营和财务情况、法律关系以及目标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潜在的风险。没有尽职调查,企业收购兼并就面临巨大的风险。网络慈善同样也需要这样一份尽职调查。让一家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告诉大家,事情的真与假、严重程度,个人的家庭财产情况等。

  那么平台能不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呢?平台又是否有这个能力承担起这个责任?它能否获得个人征信的授权,能否获得个人房产状况的调查权,又能否有渠道了解到个人资产情况?这些都是网络募捐中的关键信息,不可或缺,但它又同时是个人信息的一部分,平台又如何突破隐私权界定的范畴?全国这么多等待帮助的家庭,平台又是否有这个能力精力一一做到尽职调查?

  如果平台没有办法做到这么缜密,仍然得依赖个人自身的诚信和道德自觉性的话,就该有一套完善的追责机制,并确保不诚信者受到惩罚,善款可以追回。

  这些关键环节做不到位,漏洞补不齐,那么在放开口子时就得谨慎,没有把握的事硬做,不得其利反受其害。这几年发生的多起诈捐事件已经对网络慈善造成极大的伤害,长此下去,受害的是那些真正困难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谁也不想因噎废食,堵上这么一条自助众筹的路。

  把事情做得周密一些,措施想得到位一些,可能会牺牲一部分效率,还有可能造成成本的抬升,却可以挽救网络众筹慈善,激发更多人的善心,从长远看,利大于弊,是真正可以持续发展的网络慈善模式。

  高路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网站帮助
copyright@2006-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15035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