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在韩国举行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数据管理和交流委员会SC32全会捷报频传:确认中、韩两国共同撰写“Al-in-Database 库内人工智能”数据库国际标准,其中由中方主笔;确认由中方撰写“SQL9075 2018 流数据库”标准投票前技术报告,审议通过后即可形成国际标准;2021年ISO全会落户中国……
作为ISO中国成员体企业代表,柏睿数据以自主核心产品的技术参数为支撑,主笔形成上述两项标准。这是30年来中国在数据库领域首次打破欧美垄断,确立技术主导权和标准话语权。
“我们是从第一行代码开始写起,技术和产品均为自主研发。国际同行及专家经过反复论证,确认我们的技术是完全自有的技术,可以引领国际标准。”柏睿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梁雪青在北京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
“不断运用我们在技术研发上的优势,帮助我国建成完整的大数据国际标准体系。”标准主笔者、柏睿数据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刘睿民,重申他的创业初心:“奠定中国在国际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制高点。”
从“流动数据”到“数据大脑”
拥有超过30年数据库核心技术研发经验、曾“在惠普实验室三进三出”的刘睿民,自硅谷归国以后,于2015年率先提出“流数据库”的理念。
“国际巨头的实时数据库是静态的数据。”刘睿民解释,传统的处理数据路径是先存储到硬盘,再取出来进行分析,在这期间会有一定延时。新一代基于内存的数据库则是在数据产生后,先在内存处理,再存到硬盘。
“流动的数据带来深刻的数据价值。”梁雪青说。在她看来,打造出能够应对海量、实时数据的“数据引擎”,才能实现精准分析、精确服务,包括实时对经济社会、经营决策产生科学分析,使数据产生最大价值。
随着“流动数据”的概念深入人心,刘睿民已不满足于此,又在数据库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方面发力。他与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与印度等国家的12个人组成的国际化团队共同合作研发出基于数据库的人工智能技术。
“在数据库内实现人工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相当于打造‘数据大脑’。我们可以在1秒内从3000亿条数据中准确找到所需要的1条数据。”梁雪青举例说。
从“数据引擎”到“应用平台”
刘睿民将数据库形容为“引擎”。“发动机是燃烧油的,我们是处理数据的。”他说,就像在发动机的基础上产出不同车型,他们亦面向工业互联网、港口交通、物流等不同领域,相继开发出大数据实时分析平台、内存流数据库、人工智能并行算法库、跨源异构连接器、数据库加速&安全芯片等产品。
今年5月,柏睿数据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展示了上述应用平台,以及平台在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多个产业的应用成果。基于这些,这家成立仅5年的公司已实现年营收上亿元(人民币,下同),利润额突破千万元。
“通过打造不同的产业应用平台,可以使包括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在内的多方了解到,使用数据库能够产出什么价值。解决底层‘卡脖子’难题,前端应用自然百花齐放。”梁雪青说。
但她强调,他们更愿意深耕技术、夯实基础,“把这台‘发动机’做得更好”。她说,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联合成立“数据处理技术与产业推进组”为契机,希望把国内数据应用厂商聚合起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形成完整产业闭环,共同把中国数据产业做大做强。
从“引进人才”到“学科建设”
柏睿数据团队的平均年龄是30多岁,但要实现长足发展,必须有充足的人才储备。
梁雪青注意到,当前全球范围内在仅有5家高等院校能够专门为数据库培育架构师和工程师。“想要不断引进人才,就必须得从学科建设入手。让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会‘怎样用’数据库,更要学会‘怎样建’数据库。”
继硅谷、新德里、悉尼、广州研发中心后,在武汉、上海筹建了研发中心;继人民大学统计实验室之后,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相继联合成立研究中心……柏睿数据正在通过这些举措传承技术。
刘睿民希冀,以国内顶尖的统计与数据建模能力研究为抓手,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助力政府机构和企业实现智能计算和知识服务。(完)
- 上一篇:不愿耽误课程 受伤老师拄拐上课感动师生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