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雨后初晴。江西赣州上犹县水岩乡龙门村,一辆黑色皮卡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道上穿行。
微风拂过,雨霁云收,天地间逐渐清朗起来。如动态水墨画卷一样的美景,对于扎根在此5年的中储粮集团江西分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来说,是常见的风景。
汽车在山中盘旋,车速时快时慢,沉稳有力。驻村第一书记李宗芳紧握方向盘,方向盘下的仪表显示出汽车行驶总里程:15万公里。
接到驻村扶贫任务之前不久,李宗芳购买了这辆皮卡车。“刚来龙门村时,村组公路都还没有硬化到位,这辆扎实耐用的皮卡车,正好在山里派上了大用场。”皮肤黝黑的李宗芳说完,憨厚一笑。
路上挑担行走的村民见到李宗芳的皮卡车连忙招手,皮卡立即停下。李宗芳让村民坐上车,再把村民的山货搬进后车厢,将村民送到家中。
送货、拉人、爬山、下地,5年时间,皮卡车在山间欢快地奔跑了15万公里,车厢里也装满许多笑声和故事。
上犹县地处赣州西南山区,境内有一座赣南最大的水库--阳明湖。中储粮集团江西分公司的扶贫点龙门村,就在阳明湖畔。
龙门村地处偏远,是全县最后一个通公路的村落。全村共有11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422人,多为因病或缺技术、缺劳力等原因致贫。
龙门村依山傍水,看似资源丰富,却无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林是公益林,不能砍伐利用;湖泊是国家4A级风景区,全面禁止人工养鱼;湖水是饮用水源地,禁止养猪。刚进村时,驻村扶贫工作队感到困难重重。
“一定要想尽办法,让山区群众脱贫。”中储粮集团江西分公司党委经过充分调研后决定,借用阳明湖风景区的辐射能力,拓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移民新村,帮助山区、库区群众走出大山,在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推动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让更多群众受益。
2014年开始,中储粮援建的龙门移民新村正式开建。征用33亩土地用作宅基地,先后耗资210万元,进行道路硬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库区渔民洗脚上岸,深山群众异地搬迁。2016年,71户258人顺利入住新村,在交通方便的村镇中心更好地实现就业、创业。
村子附近的山坡上,村民种植的朝天椒爽辣可口。驻村扶贫工作队发现后,顿时眼前一亮。为鼓励村民种植朝天椒,中储粮集团江西分公司决定对种植朝天椒的贫困户每亩补助200元资金。朝天椒产量逐年上升,质量在全县也是小有名气,菜贩每三天到村里收购一次。
“每年8月至11月是朝天椒采摘期,鲜椒每斤售价3.5元以上,干椒每斤售价20元以上。”龙门村村支书陈富文说,这个“接地气”的产业让贫困户增收不少。
山脚下有一些低洼地,驻村扶贫工作队与当地帮扶干部一道积极宣传产业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开挖鱼塘,发展养殖产业,对贫困户每亩鱼塘帮扶3000元资金。
山区自然生态条件好,村民大多靠山而居,驻村扶贫工作队鼓励贫困户在山间放养鸡鸭。原生态的土鸡吃着虫子草根,肉质鲜美,扶贫工作队成员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广告,帮助贫困户把土鸡土鸭卖出更好的价钱。
“去年我家年纯收入2.8万元。种了一亩多朝天椒,两亩多水稻,还收了80多斤茶油,养了50多只土鸡。”66岁的下油栏村小组村民周一祥告诉记者,他平时还在林场做工,每天能拿100元工资,还能享受到教育、医疗补助,生活是越过越好了。
山上自然生长着绿油油的油茶林,旱地里种满红通通的朝天椒,山下池塘里养着生态鱼,村头开着“农家乐”,吸引游客前来品尝山珍鱼味,绿色生态的山货也变成紧俏商品。村民的腰包逐渐丰盈起来,阳明湖畔的小村落也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
龙门村位于阳明湖景区客流中转站地段,水岩乡决定利用村畔3000亩阳明湖水面优势,推进龙门村旅游设施建设,扶贫工作队积极参与推进,以大项目为契机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脱贫致富。
“目前钓鱼台、水上乐园、林间栈道、游泳区、商贸区、农家餐馆等项目正在规划和建设,很快就可以初具雏形。”水岩乡乡长周河长说,再过一些时日,可以看到龙门村更明显的发展。
“爸爸,李书记他们又来了!”扶贫工作队刚走进龙门村上油栏村小组一处农家小院,贫困户赖恒文4岁的女儿开心地朝屋里喊着,院内一条大黄狗摇着尾巴,热情地迎了上来。
户主把客人迎进家中,端上茶果,招呼大家喝茶。驻村工作队成员于德宁一把抱起小女孩,亲昵地塞上一把糖果。
“村民都把我们当做亲人,我们也早已融入了这个山村、这片土地。”90后驻村队员罗兴宇说,美丽的阳明湖见证了我们的汗水和努力,也见证了我们的收获与成长。守望在阳明湖畔的每一天,都是最美的青春记忆。(完)
- 上一篇:6头来自日本的宽吻海豚首次定居青藏高原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