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北外滩塘汉居民区,近2万平方米二级旧里,是典型的上海老城区。原本这里有个居家养老服务点,因为北外滩第一市民驿站开放,助餐点搬迁过去后就闲置了。今年2月,作为城市更新项目,这里成了塘汉居委会“学霸妈妈”自治项目常驻地。3个多月过去了,弄堂里的变化悄悄发生着。
“学霸妈妈”有用武之地
2017年起,37岁的张秋蓉担任塘汉居民区书记,第一个感受就是这里“两多一少”:老年人多、外来租户多,年轻志愿者少。数据显示,居民区户籍人口6338人,其中60岁以上2724人,外来人口1118人。户籍人口中,还有很多属于人户分离,大多中青人并不居住于此。张秋蓉想搞活动,发现楼组长大多是老人。她心里暗想:有没有可能让更多年轻居民出来做志愿者?
在居委干部走家串户的过程中,张秋蓉有了惊喜发现:侯阿姨家的孩子在交大,吴阿姨家的孩子在复旦,倪阿姨家的孩子在中科大,还有阿姨的孩子在同济……“孩子们都考上名牌大学,妈妈们也刚退休不久,她们如果能出来做志愿者,给居民们分享一下育儿经验,那是再好不过。”居委会陆续梳理出一批“学霸妈妈”,连自治项目的名称都想好了,就叫“学霸妈妈”。
在居委会动员下,以前很少在居委活动中抛头露面的“学霸妈妈”们一个个站出来了,核心成员有8位。
2018年上半年,队伍组织起来,活动开展起来,可新问题又出现了。原先居委会活动室十分老旧,无法完全满足居民需求。此时,居委会想到南浔路塘沽路路口逐渐闲置的居家养老服务点。北虹高级中学与它相隔一条马路,有些家长课余喜欢借用这里交流心得。这也与“学霸妈妈”的含义不谋而合。此时,北外滩街道正在引入社区规划师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张秋蓉便提交报告,如此一来,“学霸妈妈”志愿者活动室变成一个由社区规划师参与的城市更新项目。
“学霸妈妈”从事普通职业
设计师俞挺走进南浔路老弄堂,面对历经杂乱搭建但历史悠久的街区立面,他决定:“用一个圆拱去控制整个复杂的立面,最简单也最有效。圆拱在室内形成视觉连续,和立面的圆拱形成层叠的视觉效果。”
参与“学霸妈妈”项目的年轻建筑师穆芝霖对这个项目中居民的支持、配合印象深刻。“我参与过一些城市更新项目,最难的环节是做居民工作。但在这个项目中,前期街道和居委会与居民做了沟通,让居民充分表达意见,努力寻找最大公约数,最后达成共识。”
“学霸妈妈”志愿者活动室的全新环境,给居民带来惊喜。进入白色拱门,弄堂里的居民就像来到一个创客空间,尽管不大,却时尚新颖。居委会在这里组织的教育类沙龙,基本场场爆满。几场活动下来,张秋蓉直呼没想到:“居民们这么能说,一点不比请来的专业老师逊色。”
在一场交流中,面对家长们忙于让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焦虑,“学霸妈妈”吴阿姨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让女儿从小练体育,参加游泳、篮球等多种运动,不仅增强了体质,也训练了反应速度和身体协调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她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让她终生受用。”还有一位“学霸妈妈”,让孩子从小就自己选择小伙伴,通过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学习各种知识。孩子要打游戏,她也不明确反对,只是告诉孩子要学会控制时间。
一场场交流下来,大家终于发现,传说中的“学霸妈妈”原来没有一个是“虎妈”。而且弄堂里的“学霸妈妈”多从事普通职业,有些人自己学历不高,家庭条件也很一般,但一点也不妨碍她们孩子的优秀。听着“学霸妈妈”的精彩发言,有位妈妈脱口而出:“果然高手在民间。”
居民找回“久违的自豪”
“学霸妈妈”志愿者活动室承载的内容逐渐多元,成了居民区和学校、企业联建互动的场所。以育儿为核心,拓展各类亲子活动,如大朋友、小朋友一起参加的少儿茶艺和趣味多米诺课堂;以“学霸妈妈志愿者活动室”为圆心,向方圆几公里延伸的文体活动,如周边白领热衷的手工香牌制作,周边居民欢迎的棋类活动、心理咨询、品欢相声进社区等。除了8位核心志愿者,还有100多位志愿者轮番提供服务。
张秋蓉说,“学霸妈妈”项目不仅仅止于育儿。对于老弄堂里的居民,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便利很重要,但尊严更重要。这个居民共享的时尚议事空间,成了很多居民在局促的家以外的另一个落脚点。在这里,他们学习并展示才能,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倾听,甚至有久违的自豪感。因为参加“学霸妈妈”活动,弄堂里原本交流甚少的本地孩子和外来孩子,很快打成一片。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也逐渐熟悉。
在北外滩街道办事处主任程军看来,“学霸妈妈”项目通过激活闲置空间,活化社区邻里关系,盘活社会多方资源,通过街道支持引导、规划师专业设计、居委会积极运作、居民广泛参与,以及在项目实施中各方情感的注入和付出,唤起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居民通过自助、助人,用反哺社区的方式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实现社区治理的共建共享。
- 上一篇:问题机翼曝光加剧波音信任赤字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