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林密,哪能认得准!”眺望远山,符国华试图指出“老家”位置,又笑着摆手作罢。他所站之处是位于山下银坡村的新家,身后一栋栋黎族风情的房子鳞次栉比,果园里百香果藤蔓爬满棚架……
符国华的“老家”在海拔千米的高峰村。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连绵群山使这个黎族村落交通不便。从县城驱车进村需3个小时,沿途弯急坡陡,途经近10座漫水桥。其中坡告、道银两个自然村,一度是海南仅剩的不通路、不通电的村庄。
李金凤2007年嫁到道银,初次进村经历至今难忘:雨后清晨骑摩托车上山,遇到小河、滑坡只能推着车走,下午三点进村时人已湿透。后来孩子到县城上小学,只能上寄宿班。夫妻俩每月看一趟孩子,得掐着点趁天黑前赶回家。
生活多有不便,生产同样艰辛。高峰村地处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渡江源头,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橡胶。海拔高,橡胶产量低,运输也是一大难题。
胶农割胶通常当天卖胶乳,高峰村村民只能制成胶片,攒上一年半载再卖。“胶片用绳捆上,人拽着绳沿河谷走水路,四个人拉上三天才能运下山。”符国华说。
穷则思变,下山的念头早就萌生,“挪”却不容易。近半个世纪以来,高峰村已经历数次搬迁。村里老人回忆,1974年,全村搬到地势平缓的荣邦乡,但下山后和当地农民“抢”耕地、“抢”水利,还是不便于生产生活。1979年,村民又陆续上山。
在上山和下山的两难选择中,村民们又这样过了几十年。
直到2016年,坡告、道银两个贫困村迎来异地扶贫搬迁。政府出资建设安置房,按照人均10亩的标准分配丰产期的橡胶林……村民们起初顾虑重重,但看着新房一天天建起来,长势茁壮的橡胶比山上的产量高两三倍,渐渐放宽了心。
2017年元旦,30户村民住进银坡村的新家。“就医、上学和务工方便多了。山下发展路子宽,群众不再从橡胶这一口‘锅’里找食。”银坡村驻村干部王测说,银坡村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了90亩百香果,村民以资金、土地入股,在果园打工每月还有2000多元工资。
一些村民还探索发展起特色种养。村民符金城是家里唯一的壮劳力,30亩橡胶任凭他早出晚归也割不过来。外出多方考察后,他将近20亩地改种效益更高、更易管理的泰国金椰和咖啡。
随着海南推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提上日程,规划范围内的高峰村将启动第二轮搬迁。明年6月底前,3个自然村百余户村民将搬到距县城仅5公里的安置点。
海南省林业局局长夏斐说,海南省已制定高峰村生态搬迁实施方案,此轮搬迁充分借鉴银坡村成功经验,最大限度照顾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生态搬迁将使热带雨林彻底休养生息,还将促进当地群众可持续脱贫增收,大大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以及下一代成长教育环境。”高峰村脱贫攻坚中队中队长韦恩文说。
“高峰”可移!从大山深处到山脚下、再到邻近县城,搬迁“移”走了阻碍群众奔小康的深山巨壑,“移”出了生态文明和民生福祉的共赢。
- 上一篇:武汉:紧扣“为民服务解难题”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