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 法律咨询 案件委托 合同范本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当前位置: 法治资讯>法学动态>
“网络搬家”不过是躲起来的自由
时间:2019-08-20 19:14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在进行“网络搬家”。微博博主“语文指挥中心”对其下定义:“网络搬家”指的是为了怕别人关注或者监视,把自己的号从一个搬到另一个的行为。而“网络搬家”的原因,只是为了找一个地方自说自话。

  随着网络社交工具的迭代,从博客、人人网、QQ空间到微博、微信,相当一部分网民都经历过一个“网络搬家”的过程。但是,当前受关注的“网络搬家”现象,主要指一种基于取悦自己的“逃离”。比如,不少人因工作需要而不得不使用微信,甚至有被绑架的味道,所以在工作之外,就想找一个能够自说自话的空间。

  对此现象,受访者的理由说得很明白——搬家不是因为“旧家”的消失或衰败,而是“看心情”。换言之,它是为了照顾自己的情绪。在快节奏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个人的内心都积压着一定的负面情绪。而这种情绪的释放,往往无法在朋友圈这种面向熟人的网络社交场所进行——因为部分负面情绪,本身就是由“熟人”制造的。从这个角度说,人际交往变成“人机交往”,并没有真正“解放”我们的社交压力,相反,它可能变得更加无处不在,也无时无刻不存在。人们在朋友圈的一言一行,早就被嵌入到一套隐性却又标准化的规则之下——说什么,怎么说,都比线下交流显得更复杂。



有人说,微信朋友圈就是一个自我表演场。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人们在朋友圈凹造型,尽力展现自己光鲜、独特的一面,当然是一种表演。但极少有人表演“悲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表演是不够完整的。所以,与其说是自我表演,不若说是自恋。“网络搬家”的流行证明,即便再自恋,朋友圈“人设”打造再成功,也没有人可以永远“阳光灿烂”。自我展现的光环,终究无法稀释掉内心“负能量”的一面。

  更耐人寻味的是,网络搬家并不代表逃出网络。按理说,人们在微信朋友圈“累觉不爱”,可能会更愿意投入到线下的亲朋互动交流之中。但实际情况是,网络搬家和线下交流的萎缩几乎是同步发生的。它所反映的现实是:网络社交和线下社交,其实都处于一种淡化的阶段。更多人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世界”,而不是与他人的关系。这其实是自恋时代的一种本质特征——人们更多以自我中心去思考问题,更加在意的是自我表达的“舒适”,而不是倾听。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们不愿意在熟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真性情”,也是因为随着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矛盾和对立情绪也表现得更加突出。这不仅体现在人们关注的事物和信息更加碎片化,也因为立场和价值观层面的分歧越来越显性。为了避免“一言不合就拉黑”,一些人自然就要学会隐藏观点,只在“小号”各抒己见。

  事实上,“网络搬家”并不真正意味着个体情绪的释放和自我的实现。一方面,所谓“小号”里的自说自话,本质上也同样是一种自我展示,同样会不自觉地加入自我表演;另一方面,在强大的屏社交时代,人们的选择看似很多,但当一切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时,个人隐私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就如电影《楚门的世界》所展示的一样,绝大多数人都逃不出那无处不在的“监视”。

  更为关键的是,逼迫人们只能去“小号”放飞自我的现实很难被改变。人们一生下来,其人生的“程序”可能就被设定好了,从上学到求职、结婚、照顾家庭,都被置于一套单一而强大的社会标准中,多数人的选择空间并不多。所谓到“小号”发泄,也只是暂时性的,大致相当于一些人在回家前躲在车里静坐几分钟的“自由”。而这之后,依然得面对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戴着面具表演。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网站帮助
copyright@2006-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15035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