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月27日电 (郑莹莹)岁月这把“杀猪刀”,让年轻的脸庞渐渐布满皱纹,让矫健的步伐日益蹒跚。如何抵抗衰老所伴随的疾病,乃至“老而不衰”?上海科研人员以衰老过程中的行为退化为切入点,进行了全基因组遗传筛选,相关研究成果以《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妨碍健康衰老》为题,于北京时间27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在线发表。
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发现寿命的延长,并不意味着衰老时行为能力、健康状况的“延长”。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机制到底是什么?相关研究还很少。该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蔡时青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江陆斌研究组合作完成。蔡时青研究员介绍,该研究第一次全面地筛选出可能调节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全面研究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我们发现的两个能够加速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很有可能成为抗衰老的药物靶点,尤其是其中一个基因BAZ2B,不仅可以加速衰老过程中的认知行为退化,还与阿尔兹海默病进程成正相关。”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的行为检测和机制研究的对象只是线虫和小鼠,考虑到人类与小鼠等模式生物存在较大物种差异,这些研究能否在人体上应用,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蔡时青也表示,从研究到临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尝试以发现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为靶点,去筛选能够调节衰老或者疾病过程中行为退化的小分子药物。他同时表示,目前的研究只集中在两个“抗衰老基因”,对于其他筛选出的可能调节衰老中行为退化的基因,尚未进行一一验证。
据悉,这项研究由博士研究生袁洁、常思源、尹世刚、刘至洋和程秀,在蔡时青研究员与江陆斌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项目的资助。(完)
- 上一篇:北京地铁站每天22小时“送新风”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