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千与千寻》时隔18年后的上映,让人再次有机会看懂那些曾经没能看懂的隐喻。比如影片中的两个“河神”。
一个因为常年遭受人类的污染,从干净的“河神”变为了臭名昭著的“腐烂神”,在千寻的帮助下,他最终吐出污染物,重回原始形态。
一个是男主角“白龙”,他曾经也是一个“河神”,因为所在的河流被人类填埋盖成了高楼大厦,他遗失了自己的名字,也无法再陪千寻回到人间,成为影片的一大遗憾。
导演宫崎骏对于两个“河神”的塑造,有意牵出一个人类社会发展中所不能回避的话题——环境保护。在人类自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天平间,世界各国都在寻找一个平衡点,中国也不例外。
倘若“河神”真的存在,那么长江无疑是中国最大的“河神”,她在近些年中又经历那些故事和变迁?
变回本来的样子
循着长江的流迹顺流而下,一路可以途径青海、四川、湖北、湖南、浙江和上海。这也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的“环保世纪行”的采访足迹。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夕阳下的嘉鱼长江公路大桥主桥。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随行记者的最大感触是,长江的水比想象得要清。而沿途的居民则说,长江变回了本来的样子。
“我小时候江边各种都是挖沙点、造纸厂,轰轰隆隆地,甚至还有卡拉OK,而现在临江的都是公园”,湖北省荆州市的居民林雅丽说。她是一名“70后”。
湖北位于长江的中游,是拥有长江干线最长的省份,其中有近一半的流域集中于荆州。从荆州的水况,可以一窥长江的水如何。
“现在只要不在汛期,我们这里的水是很清亮的,阳光照上去很好看”,林雅丽说。她同时还是当地一名长江岸线管理员。她从去年开始担任这一职务,主要工作就是沿江“捡垃圾”。最初,她的工作量挺大,而如今,她巡查一天下来几乎捡不到什么东西了。
“我觉得快要失业了”,林雅丽说,但长江变回了原本应有的样子。
变成更好的样子
更好的样子,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历史上大多数的时间,长江与沿江居民的关系似乎并不是那么和谐,比如水患就成为长江凶猛的代名词。
但人类的智慧似乎足以安抚这种凶猛,像是三峡工程的兴建。而如今,更多的智慧体现在既保持长江的更美,又维持人类现代化生活的更便捷之上。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武汉渡江节,2500余人横渡长江。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湖北省会武汉市的崛起一度跟码头分不开,历史上有名的“武钢”亦是依托沿江的各种码头运输起家。
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小丛生的码头从表面上看是不美观,从内里看,各种排污又侵害着长江的肌理。据官方统计,武汉类似的非法码头达239个。
“我们下了决心,2016年开始对此进行整治”,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港航海事局局长王阳红说,武汉市先对码头进行了分类,然后依法取缔拆除了219个,剩下的20个则进行了提升整治。
复绿的景观工程取代了码头,青山堤防江滩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一座占地135公顷、沿江7.5千米长的景观公园生长在曾经码头林立的江滩上。
科学的规划和整治,让这一项目在2017年获得世界级奖项、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武汉也成为中国唯一获得此奖的城市,吸引不少其他地方来此“取经”。
按照规划,这里未来还将建设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并配备有高标准的生态环保的排污转化设施。
目前则有更多居民在此健身。夜幕降临,一边是缓缓向东的长江水,一边是整齐划一健步疾走的人流,这样的风景,大概是新时代长江更好样子的某种注解。
变成习惯的样子
中国正试图用立法的方式,把保护长江的一些好的做法确定下来,将其变成地方政府考虑发展时的应有思维,也成为沿江民众生活中的一些“习惯”。
长江保护法立法座谈会提出,要形成长江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用法律武器保护长江母亲河。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夕阳西下,湖北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在晚霞的映照下壮美如画。中新社发 赵广亮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在此过程中,已经参与过两次征求意见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认为,应当让环保成为沿江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思维惯性,“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他所在的企业位于宜昌,已经通过关停和拆迁等主动作为,响应当地沿江化工装置的“清零”行动。
与企业的主动作为同步,当地人大也已有保护长江的立法。《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就是其中之一,条例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有权对破坏水资源和水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
“规则的制定往往能够引领意识的转变,保护长江正在成为我们当地民众的日常习惯。”当地一位人大代表说,地方的立法尝试,也将成为长江保护法立法的有益借鉴。(完)
- 上一篇:“黔江精神”谱写新时代脱贫攻坚之歌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