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分析农用地分等的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密云县农用地的实际调查数据,运用“因素法”作为农用地的分等方法,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系数、自然质量分等指数,对密云县农用地的等别情况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用地分等在密云县的应用方向以及密云县农用地分等工作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最后通过分析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定级;密云县;土地评价;土地开发整理
收稿日期:2008-02-18
基金项目:北京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编号:200602)。
作者简介:刘 颖(1982—),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工程研究。
郭建斌(1962—),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及水土保持研究。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2-0013-04
1 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的用途下,对农用土地质量特别是耕地质量进行评定和等级划分。开展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依法、科学、合理、统一管理农用土地,为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市场的培育,提供完整科学的土地等级和土地价格体系标准。1989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已有的农用地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1](征求意见稿),并在河北省栾城县、黑龙江省肇州县等6个地区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定级”试点工作。1999年,农用地分等定级被列入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与调查工程一级项目,并在浙江等省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定级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立完善的土地价格体系、建设用地征用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农用地流转及土地管理工作[2]等均需以农用地等级和价格为依据。因此,开展这项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进行土地管理的必然要求。
对土地进行评价需从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两方面进行。农用地等别反映不同质量的农用地在不同利用水平和经济水平下的收益差异。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的用途下,对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两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下等级划分,它是将农用地利用要求与土地质量进行比较的结果,并非土地类型研究的简单重复。农用地分等是对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区位差异,等量资本投在相同面积不同地块上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的评价。我国多数学者认为,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及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的农用地的质量差异综合评定并划分等级的。它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理论上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综上所述,国内研究状况[4]可归纳为三点:一是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已引起国家和多家研究部门的重视,并投人了大量人力物力;二是该项工作经历了由粗到细,由定性到定量的逐步科学深入的过程;三是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国内外所公认的中国土地资源评价理论体系与完整方案。新编《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试图在理论方法体系上有所突破,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较为完整的方案,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
2 研究区概况
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华北平原的北缘,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6°37′—117°34′、北纬40°14′—40°37′之间。西邻怀柔,南靠顺义、平谷,东部、北部分别与河北省的兴隆县、承德县、滦平县接壤,版图略似三角形,东西最长处约69 km,南北最宽处约64 km,总面积2229.45 hm2,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在土地利用上,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山地以林地利用为主,中部为密云水库。密云县有18个乡镇,347个行政村,近几年全县以设施农业、籽种农业、精品农业、创汇农业、加工农业、观光农业为主的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社会经济条件良好。
3 分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006、2007年北京市农用地分等定级全面展开,在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的组织协调下,我们承担了密云县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调查。自2006年2月17日起,历时近2年的时间,通过对密云县18个乡镇,347个行政村,939个地块进行野外调查及内业分析,我们对密云县农用地的等别进行了划分。
针对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将日趋尖锐等问题,采取农用地分等定级制度管理土地和保护耕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 要:本文在分析农用地分等的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密云县农用地的实际调查数据,运用“因素法”作为农用地的分等方法,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系数、自然质量分等指数,对密云县农用地的等别情况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用地分等在密云县的应用方向以及密云县农用地分等工作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最后通过分析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定级;密云县;土地评价;土地开发整理
收稿日期:2008-02-18
基金项目:北京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编号:200602)。
作者简介:刘 颖(1982—),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工程研究。
郭建斌(1962—),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及水土保持研究。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2-0013-04
1 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的用途下,对农用土地质量特别是耕地质量进行评定和等级划分。开展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依法、科学、合理、统一管理农用土地,为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市场的培育,提供完整科学的土地等级和土地价格体系标准。1989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已有的农用地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1](征求意见稿),并在河北省栾城县、黑龙江省肇州县等6个地区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定级”试点工作。1999年,农用地分等定级被列入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与调查工程一级项目,并在浙江等省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定级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立完善的土地价格体系、建设用地征用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农用地流转及土地管理工作[2]等均需以农用地等级和价格为依据。因此,开展这项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进行土地管理的必然要求。
- 上一篇:我国农用地流转问题与对策研究
- 下一篇:浅析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对土地增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