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
10月25日,公安部打拐专项行动1号案——贵州“4·09”系列打拐专案正式告破,15名从贵州遵义被拐骗到河南、陕西、河北的儿童,重回父母怀抱。
这起系列案件最初引起公安部关注,缘起于失踪被拐儿童的家长在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微博)微博上的留言。
陈士渠说,通过微博平台,公安部打拐办已将获得1500余条拐卖犯罪线索发往各地警方核查。
公安部已核查1500余条微博线索
新京报(微博):刚刚结束的“4·09”专案,我看到你在办案过程中对一个叫刘峻宁的儿童特别关注。
陈士渠:我最初注意到这起系列案件,是刘峻宁的父亲在我的微博上留言。因此对刘峻宁印象很深。在河南安阳,我还专门看望过刚刚被专案组解救出来的刘峻宁。
新京报:通过你的微博发现线索最终解救孩子的类似案例是不是很多?
陈士渠:是的。我是去年12月12日开的微博,粗略统计,通过微博获得的1500多条线索,公安部打拐办已经转给各地警方调查核实,解救了一批被拐儿童。
新京报:被拐儿童的父母在微博上找到你寻求帮助,你如何和他们沟通?
陈士渠:在微博上不能知无不言,否则容易走漏风声,影响办案。我一般回应都比较简单,用“正在核查”、“有希望”这类简短的语言,既要给家长希望,但又不能影响案件侦办。
新京报:微博线索你如何下转到各地?一般的处理程序是怎么样的?
陈士渠:情况紧急的线索由公安部打拐办电话通知当地采取措施处置,其他的线索会列为公安部督察线索,转给各地核查。我们还会定期对这些线索的侦办工作进行督察。
“开微博就是要收集犯罪线索”
新京报:当初开微博的初衷是什么?
陈士渠:我当时开微博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收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线索,贯彻打拐要主动进攻的思想,不要坐等着有人报案了再去破案。
新京报:你开微博已经快1年了,现在如何看待用微博打拐这件事,微博对打拐的促进有多大?
陈士渠:我觉得微博可以助力打拐工作。因为微博参与的人多,信息量很大,传递速度很快,比较方便收集拐卖犯罪信息和线索。
国内个别地方拐卖犯罪仍多发
新京报:最近,公安部指挥各地连续破获了几起大案,国内目前的打拐形势如何?
陈士渠:经过公安机关的高压严打,目前,拐卖犯罪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在个别地方,拐卖犯罪仍然多发。
新京报:打击拐卖犯罪,你认为目前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陈士渠:拐卖犯罪打击的难点,就在于它是跨区域、大范围流窜作案,儿童、妇女被拐之后,都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被拐卖犯罪分子多次转手,然后转卖到很远的地方。拐卖犯罪一般都是团伙作案,通常情况下是有人负责拐,有人负责中转,有人负责卖。很多时候,儿童被拐后当天就被贩卖到很远的地方,有可能一天转了两次手。
新京报:在拐卖儿童犯罪方面,哪个年龄段的儿童最容易被拐?犯罪分子一般采用的犯罪手段是什么?
陈士渠:我们在查办的案件中,发现2岁到5岁的儿童被拐较多,特别是一些在城乡接合部务工人员的孩子,比如贵州“4·09”专案就是这样的情况。这些务工人员没时间照看孩子。像3岁的孩子有时和小伙伴在附近玩,很容易被骗。
新京报:拐卖儿童犯罪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陈士渠:比如孩子4、5岁的时候被拐,他从小就知道养父母不是他亲生父母。他在这个家庭的生活,可能就谈不上幸福,他自己也在时时想念他的亲生父母。虽然想念,但是又见不到,这种心灵的折磨,对一个孩子来讲,可能是难以承受的。再一类就是因为孩子很小被拐,他完全不知道亲生父母,这一类孩子通常对买主感情比较深。因为在他的心目里,买主就是他的亲生父母,这类孩子解救出来之后,与亲生父母难以建立感情。
新京报:第二种情况下,参与解救的民警如何来处理?
陈士渠: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我们会送还给亲生父母。如果孩子的年龄超过了16岁,由孩子自己选择。
“主张拐卖犯罪多发区设打拐机构”
新京报:在拐卖犯罪比较严重的地区,公安部是否会设立专门的打拐机构?
陈士渠:我们主张拐卖犯罪较多的重点地区都应该设立专门的打拐机构,切实加大对拐卖犯罪的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