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网购的普及,由此产生的消费纠纷也日渐增多。从最初的买到假货、次品到如今的连环骗术,层出不穷的花招让网购一族防不胜防,更需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本报联合杭州消协,搜集了去年以来最常见的3类网购纠纷案例,希望借此能给大家提个醒。
案例一:打“时间差”
故意拖10天,空手套白狼
小王在网店里定购了5双靴子,总价1500元。卖家当时承诺3天内一定能送到。把货款汇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后,小王就满心欢喜地坐等着快递上门了。
可3天后,小王收到了卖家发来的电子邮件:她所订购的商品暂时缺货,需要再等。卖家还特地承诺,发货时,会赠送她1件小礼物表示歉意。
虽然郁闷,可想到卖家那么有诚意,小王欣然应允。“我完全没想到这是个圈套,因为骗子不但热情,还表现得不嫌麻烦。”小王至今懊恼不已。
又过了4天,还没收到商品的小王有些急了。“对不起啊,还是缺货……”卖家道歉了不下10遍,小王一时间又没了脾气,只得继续等着。
在此后的一星期时间里,小王多次联系了卖家,卖家始终态度极好,承诺赠送的小礼物也从1件上升到了3件。
小王被卖家的“热情”彻底蒙蔽了。可当她本月初再次登录购物网站时,突然发现自己早已进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而此时卖家也已经不再理睬她了。
原来该网站规定,卖家在网上点击“发货”后,如果买家没有点击过“退款”,那么买家所支付的货款将在10天后自动汇入卖家账户。而卖家正利用这一点巧妙地骗了小王,他早就点击了“发货”,接着就使用拖延战术,10天后顺理成章地收到了货款,消声匿迹。
小王投诉到该网站和滨江区消费者协会,要求全额退款。但考虑到买家也存在一定责任,购物网站除了将卖家账户查封外,补偿了小王一半的损失。
【消协提醒】:买家在购物时一定要看清关于付款的相关规定,遇到拖延时间的卖家更是要提高警惕,防止无良卖家通过“时间差”来骗钱。
案例二:“偷梁换柱”
骗子同时坑了消费者和店主
姚先生想在网上买张手机充值卡。选中了一家网店之后,他通过聊天软件联系了卖家,希望价格便宜些。卖家爽快地答应了。
紧接着,卖家把一个链接地址发给了姚先生。点开后,姚先生发现有些不对,其中列明的商品不是手机卡而是网络游戏卡,甚至连卖家的名称也变了。
卖家解释说,这是为了防止同行乱拍而用的障眼法,付款后发给姚先生的肯定是手机充值卡的卡号和密码。
虽然将信将疑,但考虑到网店的信用很高,价格又便宜,姚先生还是买下了。付款后,姚先生收到了卡号和密码。
就在这时,“热情”的卖家又出现了,他再次发给姚先生一个链接,是通信公司的充值网页。遇到如此“服务周全”的卖家,姚先生毫不迟疑地在网页上输入了卡号和密码。
但1个多小时过去了,姚先生手机的话费余额始终没有变,而卖家这时已经联系不上了。
滨江区消协工作人员分析,姚先生中了“第三方诈骗”,为骗子“买”了一张网络游戏卡。骗子先是盗用了姚先生进入的网店店主的聊天账号,接着又随便发了一个销售网络游戏卡的网页给姚先生,哄骗他购买。而此后发给他的充值网页,其实是骗子自己制作的,纯粹是为了引诱姚先生输入卡号和密码。由于骗子是盗用了别人的账号,隐蔽性非常强,即使出现纠纷,买家只能投诉网页上所显示的卖家,但他可能对整件事并不知情,甚至也是受害者,付出了网络游戏卡,却因买家投诉收不到钱。
【消协提醒】:上网购物时千万不能贪图小便宜,要仔细查看网页上的商品情况,对于要求买家输入卡号和密码的网页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甄别。
案例三:没验货酿的祸
签收了,才发现买的是次品
爱好音乐的小陈经过几番讨价还价,在网上花2500元买了一把吉他。3天后,商品送到。小陈喜出望外,一时激动没仔细验货,就在快递单上签了字。
兴高采烈的小陈立刻把货款通过第三方平台付给了卖家。可当他取出心爱的乐器仔细检查时,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吉他的表面竟然有个裂缝。
第二天一大早,心急如焚的小陈联系了快递公司,把商品退回给了卖家。可更大的意外发生了,卖家收到商品时,吉他已经断裂,毁损严重。
一场口水战就此展开。小陈非常委屈,自己收到了一件残次品,要求换货理所当然。可卖家坚称,小陈已经在签收单上签了字、并付了货款,说明他对商品质量是认可的,自己不需要承担责任。而快递公司更是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买家已经签收,公司不需要承担责任。
滨江区消协工作人员说,网络购物中这类纠纷最常见,处理时也最困难。因为各方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究竟错误在于哪一方,买家的利益极易受损。
【消协提醒】:网上购买的商品,收货时一定要当场验货,一旦发现问题最好立刻要求快递公司工作人员配合出具商品情况证明,以便明确责任,维护权益。
- 上一篇:民警提醒:谨防短信诈骗
- 下一篇:警方提示:警惕"100860"催款短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