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服务有关情况。针对各地有序推进开学复课,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表示,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通常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在复学过程中心理难以适应;二是复学后面临升学、就业等客观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三是学生之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开学复课诱导其凸显。
对于这三种情况,陈雪峰提出了相关解决方式。她表示,复学过程中心理难以适应是共性问题。疫情初期,学生难以适应居家隔离、在线学习的方式,但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整后已经有所适应,现在复课需要给孩子时间进行再次调整,学校、家长不要太过着急。学校应该结合实际,做好校园防控工作,并把防控措施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到位,减少担忧。家长和学生也要制定好学习计划,尽快调整作息时间和学习方式。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才能帮孩子尽快度过适应期。
陈雪峰认为,复学后,学生和家长面临升学、就业等客观问题产生的心理压力较往年更大,应对这一问题,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客观压力。学生与家长可以积极关注升学、就业有关的政策和信息,给自己创造机会。同时,做好心理调适,避免因为在求职过程中遭受挫折,或者计划就业的岗位不理想而产生挫败感、无助感,甚至自我否定、放弃努力的情况。家长和孩子之间互相支持是最有效的办法。
针对如果孩子本来就存在问题,但在复学过程中压力叠加,导致问题暴发的情况,陈雪峰指出,这需要家长、老师和孩子进行分析判断,找准问题的原因,及时应对,尽量避免耽误干预的时机。
陈雪峰强调,学生群体千差万别的,面临同样的压力情境,有些人可能适应得很好,有些人却难以适应,还有一些孩子会产生一些身体方面的反应,家长、学校要密切关注、及时干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 上一篇:上班上课还要全程戴口罩吗?疾控专家回应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