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投诉首位
随着手机消费的大众化,手机种类、功能的不断增多,有关其质量和服务的投诉也日益上升。在不久前结束的2005中国移动通信产业高峰论坛上,手机质量投诉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为此,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等机构在3月发起了为期两个月的全国首次手机质量跟踪活动。4月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专门负责手机投诉问题的戴葳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有关手机问题的投诉就占总投诉量的9.6%,高居投诉首位,平均每十起投诉里就有一起是关于手机问题的。2004年,手机的投诉量比上一年增长36.5%,居投诉增幅榜首。”
据中消协统计的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消费者对手机问题的投诉达到7万余件,其中质量问题就占了84.4%.手机投诉质量问题以自动关机、非正常关机、通话质量差、杂音、掉线、显示乱码、外壳破裂等问题为主。部分生产厂家过分追求产品外观,忽视手机质量,甚至有的手机存在设计缺陷。
在手机售后服务方面,很多经销商不按“三包”规定准确完整地填写“三包”凭证,甚至根本不填写;手机在“三包”规定有效期内出现故障去维修,经营者往往归咎于消费者使用不当;不按“三包”规定退货,有的经销商想方设法拖延时间,然后以超过时限为由,对问题手机只换不退或只修不换;对于手机是人为损害还是性能故障,双方很容易产生异议;维修费偏高且不透明,也导致纠纷不断投诉量大。
投诉为何居高不下
手机质量投诉持续增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采访中,戴葳告诉记者:“手机作为消费品刚进入市场时,生产企业对它的质量检测还是很严格的,通常试用半年合格后才能大量投入市场。但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生产企业和商家都急于占领市场,质量把关不严。”
对此,信产部电管局副局长鲁阳在2005中国移动通信产业高峰论坛上也提到,在手机生产领域,某些企业在设备进网检测时还注重质量,一拿到进网许可证后,就粗制滥造,导致手机质量不能达到标准要求。另外有生产牌照的手机厂家只管卖牌,对贴牌手机的质量没有施行严格的管控制度,导致手机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据记者调查了解,销售和售后服务市场秩序混乱也是一个原因,它造成假货、水货、翻修手机充斥市场。这些假冒伪劣手机根本没有售后服务可言。有的贴牌厂家对技术质量都不能保证,售后服务更无从谈起。部分厂家售后服务的水平不高,维修网点不健全,维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