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 法律咨询 案件委托 合同范本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当前位置: 法制资讯>土地争议>集体所有权>
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分析
时间:2010-05-21 17:44 来源: 点击:

  前述所有权权能的分析适用于任何形态的真正所有权,而集体土地所有权名称的不准确性,是否会影响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完整性或者受此影响,此种所有权是否具有真正所有权应具有的权能呢?笔者认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内,其权能是残缺不全的。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占有权能分析

  所有权的占有权能指所有人实际掌握、控制物的权能。[3]必需将此权能与事实上的占有以及基于占有而产生的占有权相区别。所有权的占有权能指所有人的直接占有,如果发生财产的间接占有,则所有权的占有权能已分离于他人。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非有机性等特点,以及客体的难以实际控制性等特点,使得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占有权能与其他不动产和动产所有权的占有权能的实现方式有明显不同,动产及其他不动产所有权的占有权能可通过所有人的实际控制及使用该财产而得以实现,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占有权能则只能通过在县级人民政府有关登记文件上登记确权来实现。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第11条第一款就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占有权能的实现方式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对于哪些土地应登记确认为集体所有,我国《宪法》第10条,《土地管理法》第8条都有相应规定。从这些规定可知,除城市的土地以及法律明确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其他土地之外的土地都归集体所有。但同时,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需确权登记,而国有土地所有权则无此程序,当集体与国家发生土地所有权属争议时,根据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18条的精神,依国家土地所有权推定原则处理,即集体不能证明争议土地归集体所有的,由国家享有该土地的所有权。虽然《土地管理法》第16条对此种争议规定了先协商、协商不成由政府行政处理,以及对处理决定不服时的诉讼解决程序与方法,但由于在协商、行政处理时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不平等(一方是自治集体经济组织,另一方是享有行政权的政府或其有关部门),在土地收益日益骤增的时代,政府或其有关部门难免为了地方和部门利益而以保护国家利益的名义,侵犯集体土地所有权;由于现行司法体制以及详细的法律规定的欠缺,诉讼途径一般也难以纠正行政错误确权的决定。从处理土地所有权属争议适用的国家所有权推定原则以及有关的实践,似乎可以说:法律明文规定或政府登记确认为集体所有的土地以外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这与前述宪法规定的集体所有权推定的原则相悖,有违宪之嫌疑,必将影响集体土地所有权占有权能的实现。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能分析

  所有权的使用权能是指所有人按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对物加以利用,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权利[4]。使用权能是所有权的最重要的权能之一,它的实现程度决定着所有权的效益度。所有人对其财产既可通过自已使用,又可通过允许他人使用来实现此项权能。他人使用既可通过作为他物权的使用权来实现,也可通过非物权性质的使用来实现,如租赁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土地的有效使用方式并非自已使用,而是通过市场配置由最需要它的人的使用。我国土地所有权移转的限制使得土地的他人使用变得更为重要。《土地管理法》把集体土地按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对不同用途的土地规定了不同的有限使用方法——基本为债权性质的使用。对于农用地该法以承包经营权的形式规定虽既可由农村集体成员使用(准自已使用,《土地管理法》第14条),又可由集体外的个人或单位承包使用(他人使用,《土地管理法》第15条)。由于后种使用需经过特别的同意与批准程序,所以这种使用在现实中存在很少。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农用地的承包经营权明显是一种债权,这种债权性质在实践中产生了难以克服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农用地的有效使用,使得农用地的使用权能不够充分。

  对于集体建设用地,《土地管理法》第43条规定了三种有限的自已使用[乡镇企业用地,村民宅基地用地及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和第57条规定了临时他人使用。对上述四种使用方式该法第60、61、62及57条分别规定了严格的审核、审请、批准程序。《土地管理法》第63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规定表明,除上述四种使用方式外,不可能存在其他任何形式的集体建设用地的自已或他人使用方式。如果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前述方式之外需要使用集体土地进行建设的,则必须经过征用手续,使土地的性质变为国有后,再以法定方式使用。此时的使用已非对集体土地的使用,而是对国有土地的使用。[5]可见,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能的实现方式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基本上是自已使用。如前,有效率的土地使用方式并非自主使用,因此,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使用权能在现行法律中是不完整的,也是缺乏效率的。

  (三)集体土地所有权收益权能分析

  所有权的收益权能指所有人收取原物产生出来的新增经济价值的权能。[6]收益权能是依附于使用权能的,是使用权能实现的效果。使用权能的实现程度决定着收益权能的实现。集体农用地由于债权性质的使用,加之其特殊的社会保障功能,决定了它是不可能对所有者产生高收益的;集体建设用地因使用方式本身的限定性以及国家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高效益的土地开发使用,如房地产开发等使用方式,已是国有土地的专利。集体土地只有在被征用为国有土地后其使用权方可有偿进入交易市场,被征用土地在交易市场上的出让金等地价的收益权已由国家享有,而农民集体却不能对其原本享有所有权的土地上的房地产开发等使用享有收益权,征用中支付的四项费用并非被征用土地的地价,即并非其收益,这就像不能把城市被拆迁房屋的补偿费看成是该房屋的所有人基于其房屋的收益一样。这不能不说是国家利益对集体利益和集体成员利益的不合理否定。由于我国集体所有的土地基本上是低效率的自已使用,高效率的土地他人使用一般只是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实现方式,所以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收益权能只能在低程度上实现,甚至无法实现。“土地法律制度有两种利益和意志主线,一是社会整体利益和国家意志,一是社会成员的个体利益和当事人意志,一个理性和健全的土地法律制度,应该是这两条主线的有机结合。”[7]建议以后修改有关法律、法规时,应当改变国家利益非理性地否定集体及其成员利益的现状,把两种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网站帮助
copyright@2006-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